《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人物故事小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人物故事小传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孝文帝之孙,清河文宣王亶之子,母胡妃。魏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生,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卒,终年28岁。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迫于高欢挟持,逃至关中。高欢玄元善见为帝,改元天平,迁都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

孝静帝元善见即位仅11岁,一切听命于高欢。高欢居晋阳,把持东魏大权,此间东、西魏连年大战,民不聊生。高欢死后,其子高澄专权,混乱情况依旧,大将侯景叛逃南梁。高澄派人痛殴孝静帝,骂曰:“朕、朕、狗脚朕!”高澄欲夺帝位而未遂,被膳奴兰京刺死。其弟高洋掌权。高洋初封丞相,齐王,后代魏称帝,废孝静帝而建立北齐政权,改元天保。高洋贬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为中山王,次年底杀之,东魏仅存16年便灭亡。孝静帝死葬邺西漳北,谥曰孝静皇帝。



[正史]



孝静皇帝,讳善见,清河文宣王亶之世子也,母曰胡妃。永熙三年,拜通直散骑侍郎,八月,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出帝既入关,齐献武王奉迎不克①,乃与百僚会议,推帝以奉肃宗之后,时年十一。

冬十月丙寅,即位于城东北,大赦天下,改永熙三年为天平元年。庚午,以太师、赵郡王谌为大司马,以司空、咸阳王坦为太尉,以开府仪同三司高盛为司徒,以开府仪同三司高昂为司空。(略)

二年春正月,宝炬渭州刺史可朱浑道元拥部来降,齐献武王迎纳之,赈其廪食②。己巳,诏以齐献武王为相国,假黄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余悉如故。王固让不受。(略)

武定五年春正月丙午,齐献武王薨于晋阳,秘不发丧。辛亥,司徒侯景反,颍州刺史司马世云以城应之。景入据颍城,诱执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暴显等。遣司空韩执,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贺拔胜、可朱浑道元,左卫将军刘丰等帅众讨之。景乃遣使降于宝炬,请师救援。宝炬遣其将李景和、王思政帅骑赴之。思政等入据颍川,景乃出走豫州。乙丑,萧衍遣使朝贡。二月,侯景复背宝炬,归于萧衍。衍署景河南大将军,承制。(略)

秋七月戊戌,诏赠王假黄铖、使持节、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齐王玺绂、辒輬车、黄屋、左、前后羽葆、鼓吹、轻车介士,兼备九锡之礼③,谥曰献武王。以齐文襄王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勃海王。壬寅,诏王摄理军国,遣中使敦谕。八月,齐文襄王入朝,固辞丞相,诏复授大将军,余如故。甲申,葬齐献武王于邺城西北,车驾祖于漳滨。九月,齐文襄王还晋阳。辛酉,萧衍遣其兄子贞阳侯渊明帅众冠徐州,堰④泗水于寒山,灌彭城,以应侯景。(略)

七年春正月戊辰,萧衍弟子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萧正表以钟离内属,封兰陵郡开国公、吴郡王。三月丁卯,侯景克建业,还以萧衍为主。衍弟子北兖州刺史、定襄侯萧祗,相谭侯萧退来降。衍江北郡国皆内属⑤。

夏四月,大行台慕容绍宗、大都督刘丰遇暴风,溺水死。甲辰,诏以齐文襄王为相国、齐王,绿綟绶,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食冀州之勃海、长乐、安德、武邑、瀛州之河间五郡,邑十五万户,余如故。王固让。是月,侯景杀萧衍,立子纲为主。五月,齐文襄王帅众自邺赴颍州。(略)

秋七月,齐文襄王至自南讨,请宥思政之罪。八月辛卯,诏立皇子长仁为皇太子。齐文襄王薨于第,秘不发丧。(略)

八年春正月辛酉,帝为齐文襄王举哀于东堂。(略)五月甲寅,诏齐王为相国,总百揆,封冀之勃海、长乐、安德、武邑、瀛州之河间、高阳、章武,定州之中山、常山、博陵十郡,二十万户,备九锡之礼,以齐国太妃为王太后,王妃为王后。丙辰,诏归帝位于齐国,即日逊⑥于别宫。

齐天保元年五月己未,封帝为中山王,邑一万户;上书不称臣,答不称诏,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乘五时副车;封王诸子为县公、邑各一千户;奉绢三万匹,钱一千万,粟二万石,奴婢三百人,水碾一具,田百顷,园一所;于中山国立魏宗庙。二年十二月己酉,中山王殂,时年二十八。三年二月,奉谥曰孝静皇帝,葬于漳西山岗。其后发之,陵崩,死者六十人。

帝好文学,美容仪。力能挟石狮子以逾墙,射无不中。嘉辰宴会,多命群臣赋,从容沉雅,有孝文风。齐文襄嗣事,甚忌焉,以大将军中兵参军崔季舒为中书黄门侍郎,令监察动静,小大皆令季舒知。文襄与季舒书曰:“痴人复何似?痴势小差未⑦?”帝尝与猎于邺东,驰逐如飞。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从后呼帝曰:“天子莫走马,大将军怒!”文襄尝侍饮,火举觞曰:“臣澄劝陛下酒。”帝不悦,曰:“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活!”文襄怒曰:“朕!朕!狗脚朕!”文襄使季舒殴帝三拳,奋衣而出。明日,文襄使季舒劳帝,帝亦谢焉。赐绢,季舒未敢受,以启文襄,文襄使取一段。帝束百匹以与之,曰:“亦一段耳!”

帝不堪忧辱,咏谢灵运诗曰:“韩亡子房奋,泰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常侍侍讲荀济知帝意,乃与华山王大器、元瑾密谋,而作地道向北城。至千秋门,门者觉地下响动,以告文襄。文襄勒兵入宫,曰:“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负陛下邪!”将杀诸妃嫔。帝正色曰:“王自欲反,何关于我。我尚不惜身,何况妃嫔!”文襄下床叩头,大啼谢罪。于是酣饮,夜久乃出。居三日,幽帝于含章堂,大器、瑾等皆见烹于市。

及将禅位于文宣,襄城王旭及司徒潘相乐、侍中张亮、黄门郎赵彦琛等求入奏事。帝在昭阳殿见之,旭曰:“五行递运⑧,有始有终。齐王圣德钦明,万姓归仰。臣等昧死闻奏,愿陛下则尧禅舜。”帝便敛容答曰:“此事推挹已久,谨当逊避。”又云:“若尔,须作诏书。”侍郎崔劭、裴让之奏云:“诏已作讫。”即付杨愔,进于帝,凡十条。书讫,帝曰:“将安朕何所?复若为而去?”杨愔对曰:“在北城别有馆宇,还备法驾,依常仗卫而去。”帝乃下御座,步就东廓,口咏范蔚宗《后汉书赞》云:“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所司奏请发,帝曰:“古人念遗簪弊履,欲与六宫别,可乎?”高隆之曰:“今天下犹陛下之天下,况在后宫。”乃与夫人妃嫔已下诀,莫不欷歔掩涕。嫔赵国李氏诵陈思王诗云:“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皇后已下皆哭。直长赵德以故犊车一乘候于东上閤,帝上车,德趋上车持帝。帝肘之曰:“朕畏天顺人,授位相国,何物奴,敢逼人!”赵德尚不下。及出云龙门,王公百僚衣冠拜辞,帝曰:“今日不减常道乡公,汉献帝。”众皆悲怆,高隆之泣洒。遂入北城下司马子如南宅。及文宣行幸,常以帝自随。帝后封太原公主,常为帝尝食以视护焉。竟遇酖⑨而崩。



《魏书·孝静纪》



[注释]



①不克:不成功。②廪食:由官库发放粮饷。③九锡之礼:帝王登基时的礼仪。④堰:筑坝。⑤内属:归附。⑥逊:让位。⑦小差未:相差不多。⑧五行递运: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⑨酖:毒死。



[相关史料]



梁武帝太清元年,东魏静帝美容仪,膂力过人,能挟石狮子逾宫墙,射无不中,好文学,从容沉雅,时人以为有孝文风烈,大将军澄深忌之。始,献武王自病①逐君之丑,事静帝礼甚恭。事无大小必以闻,可否听旨。每侍宴,俯伏上寿。帝设法会,乘辇行香,欢执香炉步从,鞠躬屏气,承望颜色,故其下奉帝莫敢不恭。及澄当国②,倨慢顿甚,使中书黄门郎崔季舒察帝动静,大小皆令季舒知之。帝尝猎于邺东,驰逐如飞,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从后呼曰:“天子勿走马,大将军嗔③。”澄尝侍饮酒,举大觞属帝曰:“臣澄劝陛下酒。”帝不胜,忿曰:“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生为!”澄怒曰:“朕!朕!狗脚朕!”使崔季舒殴帝三拳,奋衣④而出。帝不堪忧辱,咏谢灵运诗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常侍侍讲颍川荀济知帝意,乃与祠部郎中元瑾、长秋卿刘思逸、华山王大器、淮南王宣洪、济北王徽等谋诛澄。乃于宫中作土山,开地道向北城。至千秋门,门者觉地下响,以告澄。澄勒兵入宫,见帝,不拜而坐曰:“陛下何意反?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负陛下邪?此必左右妃嫔辈所为。”欲杀胡夫人及李嫔。帝正色曰:“自古唯闻臣反君,不闻君反臣。王自欲反,何乃责我?我杀王则社稷安,不杀则灭亡无日。我身且不暇惜,况于妃嫔!必欲弑逆,缓速在王。”澄乃下床叩头,大啼谢罪。于是酣饮,夜久乃出。居三日,幽⑤帝于含香堂。壬辰,烹济等于市。(略)三年八月癸巳,澄死问渐露,东魏主窃谓左右曰:“大将军今死,似是天意,威权当复归帝室矣。”甲午,洋入谒东魏主于昭阳殿,从甲士八千人,登阶者二百余人,皆攘袂扣刃,若对严敌。令主者传奏曰:“臣有家事,须诣晋阳。”再拜而出。东魏主失色,目送之曰:“此人又似不相容,朕不知死在何日!”(略)简文帝大宝元年春正月戊辰,东魏进太原公高洋位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齐郡王。三月庚申,东魏进丞相洋爵为齐王。丙辰,司空潘乐、侍中张亮、黄门郎赵彦琛等求入启事,东魏孝静帝在昭阳殿见之。亮曰:“五行递运,有始有终,齐王圣德饮明,万方归仰,愿陛下远法尧、舜。”帝敛容曰:“此事推挹⑥已久,谨当逊避。”又曰:“若尔⑦,须作制书。”中郎崔劼、裴让之曰:“制已作讫。”使侍中杨愔进之。东魏主既署,曰:“居朕何所?”愔对曰:“北城别有馆宇。”乃下御座,步就东廊,咏范蔚宗《反汉书赞》曰:“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所司请发,帝曰:“朕欲与六宫别,可乎?”高隆之曰:“今日天下犹陛下之天下,况在六宫。”帝步入与妃嫔已下别,举宫皆哭。赵国李嫔诵陈思王诗云:“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直长赵道德以故犊车一乘候于东阁,帝登车,道德超上抱之,帝叱之曰:“朕自畏天顺人,何物奴敢逼人如此!”道德犹不下,出云龙门,王公百僚拜辞,高隆之洒泣。遂入北城,居司马子如南宅,遣太尉彭城王韶等奉玺绶,禅位于齐。戊午,齐王即皇帝位于南郊。己未,封东魏主为中山王。(略)二年。齐主每出入,常以中山王自随,王妃太原公主恒为之尝饮食,护视之。冬十二月,齐主饮公主酒,使人鸩中山王,杀之,并其三子,谥王曰魏孝静皇帝,葬于邺西漳北。其后齐主忽掘其陵,投梓宫于漳水。齐主初受禅,魏神主悉寄于七帝寺,至是亦取焚之。



《通鉴纪事本末·高氏篡东魏》



梁武帝中大通六年冬十月,丞相欢至洛阳,又遣僧道荣奉表于孝武帝曰:“陛下若远赐一制,许还京洛,臣当帅勒文武式清宫禁⑧,若反正无日,则七庙不可无主,万国须有所归,臣宁负陛下,不负社稷。”帝亦不答。欢乃集百官耆老,议所立。时清河王亶出入已称警跸⑨,欢丑之⑩,遂立清河世子善见为帝,谓亶曰:“欲立王,不如立王之子。”丙寅,孝静帝即位于城东北,时年十一。(略)丞相欢以洛阳西逼西魏,南近梁境,乃议迁邺,书下三日即行。丙子,东魏主发洛阳,四十万户狼狈就道,收百官马,尚书丞郎已上非陪从者,尽令乘驴。



《通鉴纪事本末·魏分东西》



〔注释〕



①自病:自己感到不安,恐惧。②当国:执掌国家大权。③嗔:发怒,怪罪。④奋衣:甩衣,生气的样子。⑤幽:关押,软禁。⑥推挹:拖延。⑦若尔:如果这样。⑧式清宫禁:清理朝中的异己势力。⑨警跸:摆出帝王出入的仪仗。⑩丑之:厌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