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龙
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初名子龙。先祖陈俊卿官至丞相。乾道元年(1165),陈俊卿任吏部侍郎,同修国史。他发表政论,认为评论人才应当以气节为主,所上奏请都是关于治乱安危大事。严正忠节的家风,熏陶着陈文龙。他在个性修养方面注重气节,又写一手漂亮文章。咸淳五年(1269),陈文龙考中状元,宋度宗给他改名为文龙,想必是受其文章文采飞扬之启发而为。此时的南宋王朝行将崩溃,元朝大军攻至长江边,国家危在旦夕,陈文龙宦海沉浮与南宋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
中状元后,陈文龙步入仕途,以文笔优美备受当朝丞相贾似道赏识,由此官运亨通,历任镇东军节度判官、崇政殿说书、秘书省校书郎。几年后,又荣升监察御史。出人意料的是,丞相对陈文龙恩宠有加,而陈文龙并不怎么领情,屡屡惹贾似道不快。十几年来,贾似道设置的台谏官,都是惟命是从,有什么建议陈白,先向贾似道禀告,然后再上报皇上,而单单陈文龙不遵这个惯例,贾似道当然不高兴了。还有一件事,临安(今浙江杭州)知府洪起畏请求宋度宗实行类田,得到贾似道赞同。陈文龙则上书表示反对,力陈不能实行的原由。贾似道很生气,对其奏折不理不问。
襄阳(今湖北襄樊)是南宋抗元防线上的重镇,与樊城夹汉水对峙,借浮桥来往,相互声援。咸淳三年(1267),元军围攻两城已达6年之久,被围宋军多次向临安求援。贾似道身为当朝国相,沉溺于花天酒地之中,对宋理宗阳奉阴违。他给理宗上奏章请求派自己去监督打仗,背地里又指使他的党羽大造舆论,阻止他出京督师,因而始终没有向襄阳发派援兵。咸淳八年,元军增加兵力,截断宋军外援。第二年,元军采用水陆夹攻的办法,烧毁浮桥,并用远射程的“回回炮”轰击。襄樊失守,襄阳守将之一吕文焕投降元朝。南宋门户大开,形势急转直下。
陈文龙对襄樊失守的来龙去脉看得清楚,上疏理宗痛责贾似道的罪过。范文虎领兵无功,贾似道还庇护他,并让他升任安庆(今安徽安庆)知府,又提拔赵潜做建康(今江苏南京)知府,黄万石为临安知府。陈文龙说: “范文虎丢了襄阳,反而得到重用,该罚却奖; 赵潜不过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怎能担当建康知府这样的大任?黄万石疏怠政事,却当京都长官,如何能使京都太平兴盛?皇上当罢免这帮无能之辈。”如果说陈文龙前几次忤逆丞相,只是引起他不快,那么,这一次则是大大激怒贾似道。陈文龙被贬官至抚州(今江西抚州),随后贾似道又让台臣季可上书弹劾。
陈文龙被贬不久,降将吕文焕引元军东下,初任安庆知府的范文虎立即出城迎降,随吕文焕东进。贾似道率军在鲁港迎敌,大败,赵潜最先逃跑,宋军阵脚大乱。其余城池守将见状,也纷纷逃遁。贾似道在这个时候才幡然悔悟,后悔不该不听陈文龙的话。于是起用陈文龙为左司马,不久升任侍御史。
当时,边地形势非常紧张,朝中重臣王和陈宜中却勾心斗角。驻守平江的潜说友投敌,台臣主张俘虏其家眷,王说可以,陈宜中马上反对。张世杰等诸将军分4路出兵迎敌,却没有大臣护送,朝廷议论纷纷。王请求出巡边地,宋度宗交给公卿大臣讨论是否可行。陈宜中请求随军督师,度宗又让大臣讨论。陈文龙面对国家危难,心急如焚,上疏写道: “《书经》上说‘三后协心,同底于道’。现在元军南下,今天夺一城,明日占一堡,国土几食殆尽。我们的人还在这里吵吵闹闹,尔虞我诈。已是拯溺救火的紧急关头,怎能安步徐行?请皇上召大臣同心图强,再不要空谈虚议了。”王陈之事不了了之。
这年冬天,陈文龙升任参知政事不久,朝廷酝酿与元朝议和。国家危局无力挽回,陈文龙不愿受此大辱,奏请度宗允许自己回家养老,出了京都又后悔了,身为朝臣当与皇上荣辱与共的古训又萦绕耳边,于是,再次上疏请求回朝廷效力,皇上没回音,陈文龙无奈不得不回归故里。五月,益王在福州(今属福建)称帝,是为端宗,重新起用陈文龙为参知政事,恰逢漳州(今福建漳浦)发生叛乱。宋端宗任命陈文龙为闽广宣抚使前往讨伐。黄恮曾率兵驻守漳州,颇受当地百姓爱戴。陈文龙按兵泉州(今属福建),命黄恮为参谋官入漳州招抚。百姓见黄恮,都叩头谢罪。兴化叛乱也轻而易举地平定。
不久,降将王世强引元军占领广州,建宁(今福建建瓯)、福州的守军都投降了。福州知府王刚中派使节去兴化劝陈文龙投降。陈文龙斩其来使,留其副使回去报信,斥责王世强、王刚中背叛国家,有负祖宗。随后,发动城中百姓、军队坚守城池。城中军队一共不满1000人,元朝大军攻城,却久攻不下。王世强派陈文龙的亲家公送书信招降,陈文龙烧了书信,斩其使节。军队中有人议论,让陈文龙投降。陈文龙说: “诸位很怕死,难道这辈子能不死吗?”接着派大将林华到边境侦探。不料,林华降元,并引元军到城下,通判曹澄孙打开城门投降,把陈文龙及其家人抓到军中,要他投降,陈不从。士兵辱骂殴打他,陈文龙指着肚子说: “这里面都是气节忠义文章,逼,又有何用?”陈文龙终不屈服,元军无奈,只得把他解送杭州。陈文龙离开兴化后就开始绝食,一路饥疲不堪,忧愤交加,到杭州不久,就殉国了。陈文龙的母亲被监禁在福州一座尼寺中,病得气息奄奄,没有医药,旁人见了都暗自流泪。她却说: “我和我儿子一起死去,有什么可痛惜的呢?”不久也病死了。众人感叹: “有这样的母亲,就必定有陈文龙这样的儿子啊!”
泉州降元的蒲寿庚说: “陈文龙不是不忠义,可是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呢?”听者嗤之以鼻。元军退后,陈文龙的侄子陈瓒举兵杀林华,光复兴化。没多长时间,兴化再度失守,陈瓒阵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