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陈亮



一、寄托着陈家厚望的陈汝能



赵构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称孤道寡的第13年(1143),婺州永康(今属浙江)龙窟南5里的陈家,传出婴儿的啼哭声,邻人们知道,陈家14岁的儿媳黄氏分娩了。

此儿与众不同,一生下来,两眼大睁,炯炯有神。得了贵子的黄氏和丈夫陈次尹喜不自禁。更高兴的,是公婆。公爹陈益,豪爽耿直,孙儿出世后,他在一天夜里梦见一个状元叫童汝能,觉得那人就是自己的孙子,便给孙儿取名曰“汝能”,字同甫。

陈家有过红火的时候,那时的田地多达200亩,是远近闻名的大财主。宋朝初年,陈家落魄。汝能的曾祖陈知元是个小武官,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破汴京(今河南开封),陈知元战死于固子门外。陈益梦寐以求科举登第,终未如愿; 想从武进身,也不成。他儿子陈次尹,是个老实巴交的农夫。陈家把振兴家门的希望寄托在陈汝能身上。

时局的发展,却大令他们不安。

赵构在临安建立偏安政权,苟延残喘,无北进收复失地之意。抗金名将岳飞在陈汝能出生前2年,被赵构和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黎民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抵御、打击金人,却得不到官府的支持。

金人南下虽屡受挫折,但灭宋之心不死。绍兴十八年十二月——陈汝能5岁那年,金兀术死去,海陵王完颜亮升为右相。次年,完颜亮杀掉金熙宗,自立为帝。他好大喜功,梦想灭宋,不断发动军事进攻。

肩负着父祖厚望的陈汝能从小就关心国事。他虽然在龙窟山中攻读,但于国计民生颇为留心,喜欢那些治国理民的学问。

他很推崇李白的为人,赋诗道:



我生恨不与同时,死犹喜得见其诗。

岂特文章为足法,懔懔气节安可移!



为了实现抗金救国的壮志,陈汝能极留意历代兴亡史。十八九岁的时候,他查阅了曹操、诸葛亮、吕蒙等19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研究他们的成败得失,写出20篇论文,汇编为《酌古论》。他认为,文人不应只会雕琢文辞,须有治国理民的才能; 武将不应只会舞刀弄枪,须有料敌制胜的智慧。这部以经世致用为指导思想的文集问世后,影响甚大。

婺州知州周葵看到《酌古论》,大加称赞,认为陈汝能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是未来的国士。周葵后来调往临安,出任参知政事(即副宰相),邀陈汝能为门客,待以上宾。每当文武官员汇报,请示政事,周葵总是让他们先与陈汝能谈谈。

隆兴二年(1164),周葵罢官,陈汝能也做不成门客了,只得回归故里。

不幸的事接连发生。母亲于乾道元年(1165)病亡,年仅36岁; 父亲被人诬告下狱; 祖父母忧愤成疾,相继谢世。这对一个年方20余岁的陈汝能来说,打击是够大的。

仕途挫折、家庭不幸,并没有使陈汝能意志消沉。更大的不幸——国家破碎促使他奋发进取。

二、以天下为己任



乾道四年(1168)秋,陈汝能改名曰“亮”,决心继承祖父陈益的未竟事业,走科举入仕的道路。

这年,陈亮参加乡试得中,补上了太学士的员额。乾道五年,参加婺州的取解试,高中榜首。这年冬,他被贡送临安,参加来年的省试。省试在礼部贡院进行。乾道六年的省试分两场,一场考诗赋、经义,一场考策论。考生的姓名、籍贯照例是糊上的。答卷交上,另有人再誊抄一遍,以防止主考官作弊。但主考官仍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取舍。同知贡举的国子监祭酒何澹极不喜欢陈亮的策论。此人乃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乾道二年进士,是个势利小人,阿附权奸,贬斥善类。陈亮倡言抗金救国,与苟安的权贵们意图相悖,被何澹黜落。

第一次省试落第,陈亮有些悲哀、愤懑,对人说: “亮老了,反被何澹那小人侮辱。”索手东归,闭门读书,进一步研究历史和现状。他的思想更加成熟。

淳熙五年(1178),陈亮北上,来到杭州,接连3次上疏当朝天子孝宗。当时的太学仍遵循秦桧的禁令,不许太学生员上疏论事。陈亮上疏用了“陈同”这个名字。《上孝宗皇帝第一疏》中,他总结了中国历史南北对峙的经验教训,指出抗金复国乃大势所趋,苟且偷安没有出路。孝宗皇帝看后,赫然震动,打算张贴于朝堂以激励群臣,并召陈亮上殿,准备擢用。朝臣曾觌闻讯,抢先去拜访陈亮,想巴结这个将大贵的书生。谁知,陈亮鄙夷此类溜须拍马的小人,越墙避走。曾觌自讨没趣,心中愤恨。一些朝臣也敌视陈亮,他们把孝宗的诏令扣压。过了七八天,陈亮不见回音,便上了第二疏,要求面见圣上,借古论今,力陈抗金的必要性。朝中大臣多加阻梗,使这次上疏仍无结果。20天后,陈亮第3次上疏,历陈南宋因循守旧,政治腐败,不适应抗金斗争的需要; 只有改革,才能完成抗金复国大业。孝宗既迫于群臣的反对,又不能无视陈亮的真知灼见,便以庸人之心惴度陈亮: 他不厌其烦地上疏,大概是邀名誉,要求一官半职吧。遂欲给陈亮个官做,了结此事。陈亮道: “我是想为国家建百年之基业,岂是为了一官半职?”愤懑而归。

陈亮有点儿心灰意冷,终日饮酒,一醉方休。

一天,他与同村一个狂生喝酒,狂生把陪酒的妓女呼做“妃子”。旁边有个吃酒人见状,想引逗二人犯法,他好去告发,以求封赏,便问狂生: “既已册封了妃子,谁做宰相?”

“陈亮就是宰相。”狂生信口道。

吃酒人问: “怎么安排我呢?”

“你做右相。我用二相,大事就好办了。”狂生道。

吃酒人遂请狂生高座,他与陈亮北向而拜。狂生端坐,妓女敬酒,唱《降黄龙》歌祝寿。陈亮、吃酒人和妓女高呼“万岁”。

游戏完后,吃酒人便去临安向刑部告发。那个黜落陈亮的何澹正在刑部侍郎任上,他想起陈亮骂他的话,想报私仇,便把陈亮和狂生逮捕入狱,严刑拷问,打得陈亮体无完肤。陈亮受刑不过,只好承认有不轨行为。结案后,上奏孝宗,孝宗密遣使者去永康调查,弄明真相。大臣奏请孝宗批示陈亮一案,孝宗道: “秀才醉了,胡说八道,何罪之有?”批了陈亮的案牍,掷于地上。

陈亮和狂生高高兴兴地出狱而归。

后来不久,陈亮的家童杀了一个人。被杀的这个人曾侮辱过陈亮的父亲,死者家属怀疑是陈亮指使家童干的,向官府告发。官府逮捕家童,严加拷问,打得他死去活来,就是不承认陈亮参与。官府又囚禁陈亮,死者家属又去临安找御史台官员,请托送礼,请求严惩陈亮。陈亮又被解往临安,投入大牢。

孝宗闻讯,有意放陈亮一命。宰相王淮秉承孝宗旨意,与陈亮好友辛弃疾一同救援,陈亮这才获释出狱。

孝宗两次救了陈亮的性命,是因为自己有抗金的意愿,而陈亮是抗金复国论者。但太上皇高宗一心苟安,孝宗受他的制约,不敢作为。

淳熙十四年,投降派的总代表高宗赵构病死,陈亮认为这是推动抗金事业发展的有利时机。谁知,赵构死了,投降派的势力犹在,而且加紧叛卖活动,遣使赍厚礼向金屈膝报丧,还散布“江南不易保”、“长(江)淮(河)不易守”一类的谬论。陈亮义愤填膺,于淳熙十五年赴长江沿岸的京口(今江苏镇江)、建业(今江苏南京)一带察看地形,随后赶回临安上疏,指出江淮险要的地理优势,加之金内部矛盾激化,政局不稳,江南可保无忧,不必畏惧金人,应积极抗战。但这时孝宗意志消沉,正准备让位于儿子赵惇,对陈亮的上疏根本不予理会,一些朝臣乘机中伤陈亮。陈亮愤懑难抑,在朝廷上发起怒来,被那班官僚骂做“狂怪”。

陈亮愤愤不平地回了老家永康。

一次,同乡有人宴客,在陈亮的肉汤中加了些胡椒粉。与陈亮同席的一个人回家后暴死,有人怀疑是食物中毒。陈亮又不明不白地被投入大牢,酷吏拷问,无所获。众人想,陈亮这次怕要完了。大理寺少卿郑汝谐审阅陈亮的供词,很是钦佩,道: “此人乃天下奇才,国家若无罪杀人,上犯天威,下伤国脉!”他上疏当朝天子光宗,竭力为陈亮申冤,陈亮获释。

陈亮抗金复国壮志难酬,且屡遭小人陷害。但他对理学的批判,却大有进展。

三、与理学大师朱熹的辩论



陈亮之时,理学臻乎鼎盛。理学大师朱熹长陈亮13岁,当陈亮步入社会时,朱熹已是遐迩闻名的理学大家。朱熹的思想不断完备,终于成了集理学之大成的宗师。

理学空谈义理,朱熹则属于理学中的心性派。陈亮倡言经世致用,反对性命之学。淳熙九年(1182)春,朱熹以浙东常平茶盐司的身份巡视衢州(今浙江衢县)、婺州时,陈亮找上门去,与朱熹进行了为期10天的辩论。淳熙十一年,陈亮为部分官僚诽谤、陷害,被捕下狱。他刚获释出狱,便遭到了朱熹的指斥。陈亮致函反驳。两人书信往来,各执一端,相互攻讦。

朱熹说“道”是超乎自然与社会之上的一种先验的道德,非人力所能干预,人们对它只能默识体悟; 陈亮则云“道”存在于人、事、物中,是任何人都可以体察、认识的。

朱熹称颂“王道”,主张以仁义治天下,贬斥“霸道”,反对凭国力称雄,崇义黜利,视义、利势不两立; 陈亮主张“王”、“霸”并用,“义”要体现在“利”上,故“利”即“义”,义、利双行不悖。

朱熹倡言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不问世事; 陈亮呼唤人们以天下为己任,做一个大有为的英雄豪杰。

两人辩论了多年,至绍熙四年(1193)方结束。在《陈亮集》中,还保留着陈亮致朱熹的8封信和朱熹写给陈亮的15封信。这是两人“书信战”的见证。

辩论的结果,不分胜负。这种局面实际上是宣布陈亮小胜。因为,在他们论战的时候,理学业已盛行于世,备受统治者的青睐。朱熹高居理学宗师的地位,但不能击败陈亮,仅仅打了个平手,这等于宣布他小败。

经过这场辩论,陈亮的影响日渐扩大,不仅浙江多有人信奉,就连江西也大有人赞同。于是,陈亮开创了“永康事功学派”,成为一代宗师,黄宗羲《宋元学案》卷56有《龙川学案》,记录陈亮和他的门人的思想。

四、好友辛弃疾



淳熙五年,陈亮诣阙上疏,经同乡吕祖谦的引见,与辛弃疾相识。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济南历城人,长陈亮3岁。像陈亮一样,他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 像陈亮一样,他也是壮志难酬。盖因两人志同道合,故吕祖谦引他俩相会。

当时,辛弃疾任大理寺少卿,而陈亮不过一介布衣。但共同的追求使他们结为挚友。

临安分手后,陈亮几次致函辛弃疾问候,辛弃疾也多次探问陈亮的状况。淳熙八年,辛弃疾被劾罢官,退居上饶带湖。淳熙十年,陈亮致函辛弃疾,回顾当年临安相聚之乐及别后相思之切,说秋后即赴上饶去会晤好友。但陈亮被诬告下狱,被关了二三个月。直到淳熙十五年,陈亮才得以成行。

陈亮此行,不仅仅是探友,更重要的是与辛弃疾探讨抗金复国大计。为壮大声势,增强号召力,他暂时放下与朱熹的思想分歧,邀他同行。但朱熹对此不感兴趣,说他新种了几畦杞菊,脚一出门,便吃不上此物。

辛弃疾住在他淳熙十二年营造的新居里,旁边是瓢泉,水质甘冽。距瓢泉新居不远,便是美丽的鹅湖山。辛弃疾正在小病中,见好友来了,十分高兴,病好了大半。两人游鹅湖,饮瓢泉,长歌互答,但更多的时间是一同切磋抗金复国大计。

陈亮在辛弃疾处逗留了10天,飘然东归。

陈亮走后的第二天,恋恋不舍的辛弃疾顺路追去,想挽留陈亮再多住几天。雪深路滑,追至鹭鹚林,精疲力尽,怅然停步。当晚投宿于吴氏泉湖四望楼,听邻人悲切的笛声,10天来与陈亮相聚的情景浮现眼前,激情难抑,遂填了一首《贺新郎》,其中有“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句。陈亮闻讯,致函索词,读后以原韵和了一首《贺新郎》,其中写道:

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

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


收到陈亮的词,辛弃疾又用前韵和了一首《贺新郎》。两人更迭答和,写了五六首悲壮慷慨的《贺新郎》。

五、51岁的状元



多年奋斗,壮志难酬,陈亮深刻体会到人微言轻,不为世人所重。鉴于此,他试图再走科举入仕的道路,谋取官位,以实现抗金复国的抱负。

绍熙四年四月,年已51岁的陈亮,毅然参加了礼部的省试。五月,礼部省试的第三场对策,宋光宗策问治国之道,陈亮一开头就说: “天下大势之所趋,天地鬼神不能易,而易之者人也。”接着,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他的答卷交上后,被主考官评为第三名。光宗皇帝御阅,擢为第一。揭卷后,知是陈亮,光宗高兴地说: “朕所擢果然不谬!”特赐第告,词云: “尔蚤以艺文首贤能之书,旋以论奏动慈宸之所。亲阅大对,嘉其渊源,擢置举首,殆天留以贻朕也。”

光宗设“闻喜宴”款待新科进士,赐陈亮诗一首。陈亮当即写了《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一诗,其中虽不免对皇帝的歌功颂德,但他更以饱满的爱国激情,表达自己至老不衰、矢志不渝的抗金复国决心:

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



这年七月,光宗诏授陈亮佥书建康军(今江苏南京)判官厅公事。

不幸的是,在赴任途中,陈亮一病不起,于次年年初逝世,享年52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