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金榜

歙县(今属安徽)是大清帝国徽州府的府治,地灵人杰。歙县有个金家,男当家的叫金长溥,很好学,无奈家中贫寒,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才有机会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乾隆十三年(1748),金长溥中了进士,名列二甲第66名。金长溥从此步入仕途,官至吏部主事,正六品,是吏部各司最低一级的官职。金长溥有两个儿子,长子名槐,次子名榜,皆有才学。

金榜,字蕊中,一字辅之,号檠斋。聪明好学,从小便立志研读经书,做个经学家。少年时,他随古文字学家刘大櫆学习古文辞,后拜江永为师,研习经学。

江永,宇慎修,婺源(今属安徽)人。婺源隶属徽州府,位于歙县西南,两地相距数百里。江永是著名的经学大师。《清史稿》、《清史列传》列入《儒林传》,《清代七百名人传》则列入《朴学》。江永著作等身,仅《四库全书》便收录10余部。他的弟子众多,赫赫有名的大学问家戴震即出自江永门下。

金榜师从江永,研读经书,学业大进。

金榜也曾向当时的制义大师方楘如学习八股文,为科举考试做准备。

在诸名家的指点下,金榜在诗辞、古文、经史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被时人誉为“江南魁俊”,闻名海内。《清代七百名人传》上说他“以才华为天下望”。

乾隆二十九年,当朝天子南巡,召试江南学子。金榜应试,考中举人。这年,金榜3l 岁。乾隆帝很看重金榜的学识,特授内阁中书之职。内阁中书从七品,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官位虽不高,但很有权势。不久,改任军机处行走。军机处自雍正帝以来,便成为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军机处行走,是军机大臣中的一种,权力极大。

像金榜这样举人出身,升迁如此之快的,是很少见的。

乾隆三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进士科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在京举行。金榜参加了这次殿试。第2天、第3天,“读卷官”们在文华殿评阅试卷,选出10份最好的,排定名次,送呈乾隆帝裁决。乾隆帝相中其中的一份,御书“第一甲第一名”6个大字。待拆封一看,此卷乃乾隆帝素所赏识的金榜。

这年,金榜年三十有九。

此科进士叫“壬辰科”,因是在农历壬辰年举行的,故名。共有进士162名,其中出了一批人才,像第一甲第三名俞大猷等。而金榜是最杰出的一个。

按惯例,中了状元的金榜入翰林院为修撰。翰林院向来被视为“储相”之地,宰臣多由此晋身。金榜深得乾隆帝信任,中状元前便做到了军机大臣的高位,今后官运亨通,是不成问题的。

然而,8年的仕宦生涯使金榜越来越厌弃勾心斗角的官场,他渴望摆脱繁杂无聊的官务,潜心研究学问,但一时无法遂心愿。入翰林院的次年,他奉命担任山西省乡试的副考官。乡试例于八月举行,称为“秋闱”。山西乡试结束,金榜仍回翰林院为修撰。

不久,从家传来噩耗: 老父金长溥去世。金榜弃官回籍奔丧。安葬了老父后,他在家守丧,闭门读书。3年服满,他打定主意,不再出仕,著书、读书以自娱。

金榜从此结束了仕途生涯,踏上清苦而辉煌的读书、治学之路。他在经学的研究上有极高的造诣。

经学是关于儒家诸经典著作的学问。自汉以来,经学研究分为“汉学”和“宋学”两大流派。汉学讲名物训诂,宋学则重微言大义。到清代,汉学大盛。江永是清代著名的汉学家,有两个高足,一是金榜,一是戴震。戴震是休宁(今属安徽)人。休宁也属徽州,在歙县西南200里左右。徽州古称“新安”,故人们称江永和他的门人为“新安学派”。

金榜师承江永,但不囿于门户之见。汉学学派治经的最大特点和弱点,是过于迷信汉代经学家的笺注,甚或到了“非汉不信”的地步。金榜治经,虽也尊崇郑玄等人的笺注,却并不一味地遵循。他在写给老友赵商的一封信中说,对于汉学,“不信亦非,悉信亦非”。故金榜治经,择善而从,且敢于创新。

在经学中, 金榜毕生穷治礼学,尤重《礼记》、《周礼》。他博采众说,融会贯通,撰著《礼笺》一书。此书考证缜密,立论清新,在经学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