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文化·雅俗共赏的吴越文学艺术·绘画之乡数吴越
江南的绘画,也始于三国。吴国画家曹不兴以擅画,列为吴之“八绝”之一。他善画人物,能在五十尺长的素绢上作画,“头面手足,胸臆肩背,无遗失尺度”(许嵩《建康实录》)。他还擅长画龙,所画青龙活灵活现,放到河面上,立刻“蓄水成雾”。后世尊其为江南画家之祖。曹不兴还擅长作佛像,故又有“佛画之祖”的称誉。可惜,他的真迹不存于世。
六朝时期的江南,顾恺之和张僧繇是两位最著名的画家。顾恺之是东晋时无锡人,人称“才绝、画绝、痴绝”。他尤精人物画,能运用游线般的线条,画出流水行云般的动感,“其神气飘然在烟霄之上”(《画断》)。他是位现实主义绘画宗师,主张绘画要“以形写神”,要“遇想妙得”。张僧繇是南朝梁时苏州人。他创立了佛像绘画及雕刻的中国风格,擅长人物肖像,多作寺院宗教壁画。他的作品骨法奇伟,规模宏逸,“六法”精备(《苏州史话》)。传说他画龙不点晴,生怕飞去,成语乃有画龙点晴。张僧繇改变了顾恺之、陆探微的“密体”风格,创立了“疏体”画法。唐人曾将张、陆、顾、吴道子合称“画家四祖”。
唐代,我国绘画艺术日臻完备。传统的人物雕、画艺术完备,苏州画家杨惠之与吴道子同学张僧繇,各有所长,“道子画,惠子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世称“画圣”、“塑圣”。杨惠之的塑像分布江苏、河南、陕西三省,神态逼真,栩栩如生。
唐代山水画的兴起,使绘画的题材更加广泛,风格更加多样。扬州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山水画是其代表之一。其画画风工致、气势豪富,色彩典雅,有“山水绝妙”之誉,对后世影响很大。五代时董源、巨然,也擅长描绘江南山水景色,世称“董巨”,成为宋代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
宋承江南西蜀、南唐习俗,于宫廷设置翰林画院。统治阶级对绘画艺术的提倡,促进了我国绘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宫廷画师。北宋时,江南画师不多,浙江的燕文贵可能是较著名的。他擅长山水,有自己的风格,人称“燕家景”。南宋时,画院迁到杭州,于是江南的宫廷画师剧增,产生了“南宋院体画派”,其画法以严整苍劲著称。据厉鹗《南宋院画录》,入画院的九十六人中,其中钱塘人便有二十九人。著名的有马和之、刘松年、李嵩、夏珪、马远、陈清波等。
马和之擅画人物、佛像、山水,用柳叶描,行笔飘逸,着色轻淡,仿吴道子笔法,人称“小吴生”。代表作是《柳溪春舫图》。刘松年擅长山水,兼精人物。其《耕织图》被誉为“绝品”。李嵩擅画释道人物,尤长界画,极工致,楼阁亭台,殿宇花榭,无不构图精确,有《货郎图》。夏珪工画人物,尤擅山水。他画山水、喜用长卷,笔法喜用“拖泥带水皴”(即水墨法)。构图常取半边、一角,人称“夏半边”。马远出身于绘画世家,长于山水画。其山水画富有创造性,有层次、有意境,取景布势,简练概括,常以山之一角或水之一涯表达出浩荡而富有诗意的全景(或言“残山剩水”,象征南唐偏安局面),人称“马一角”或“马半边”。代表作有《踏歌图》等。马远把山水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代表了院体画派的最高成就。(《浙江古代史》)
元代,遭赵孟覜等复古派的反对,院体画衰落,“元四家”的兴起,使山水画画风有了一定的变化。“元四家”中,黄公望与倪瓒分别是常熟、无锡人,王蒙和吴镇是吴兴、嘉善人,皆在太湖流域。元四家画法表现出枯寂幽淡的风格。黄公望善画水。其画,初学董、巨,后来专务写生,自成一家,代表作是《富春山居图》,清代画家邹之麟称黄公望是“画中之右军”,其《富春山居图》是“右军之《兰亭》”。他有《写山水诀》一书,作画讲究理、趣、神兼备,用笔简练,意境深远。倪瓒也师法董源,他的水墨山水画,笔法简雅,似嫩而苍,似在意而无意,若淡若疏之间,画风幽淡冷寂,有一股逸气(张荷《吴越文化》)。吴镇尤善画山水竹石,喜作墨花,题诗其上,人称“二妙”。 王蒙是赵孟覜的外甥,好画山水,兼善人物。王蒙之画,既学赵氏,又摹唐宋“高品”,自成一家,董其昌称“若于刻画之工,元季当为第一”(《画禅室随笔》卷二《画源》)。
南宋的院体画派与元四家的风格,对江南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分别演绎成浙派和吴派。
明初,朱元璋以反元复宋自居,仿宋制,设置画院,反对元四家风格,有意识地提倡院体画风,一时院体横行全国,形成“院派”。浙江因基础好,捷足先登,形成浙派。浙派取法院体,用笔刚劲。鼻祖戴进是钱塘人,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翎毛。其画,以仿南宋诸画家为主,旁及北宋诸家。其仿马、夏的作品,甚至可以假乱真。他是浙派的始祖。他的画风行一时,习之者颇多。戴进之后,其弟子吴伟很出名。吴伟是常熟人。他的画充分发挥了马、夏的风格,使作品更加豪放。明宪宗时,甚至御赐“画状元”,浙派因此显赫一时。徐渭的画则用笔放纵、水墨淋漓,对郑板桥、齐白石均有影响。
吴派主要由苏州、无锡一带的画家构成。他们以学元四家风格为主。初期声势不大,到了明中叶,“吴门四家”出现,吴派乃崛起,且大有代替院派、浙派之势。吴门四家指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沈周最擅长山水画,其画远师巨然,近宗元四家,博取宋元之长,自成风格。他有两种风格,学王蒙的是“细沈”,如《庐山高图轴》,于谨密中显示浑沦之势;得力于吴镇,参之董、巨的,称“粗沈”,如《清涣垂钓图轴》,苍劲沉着,气势雄伟,力透纸背。沈周兼擅花卉和写意人物,用笔苍老概括,很有神采。他的画艺当时名声很大,被推为画坛盟主。他的弟子很多,文征明、唐寅是最著名者。文征明最善山水,以工致秀润见称。其细笔画,秀丽柔密;其粗笔画,苍劲郁茂。清和闲适,是文画独具的特点。唐寅的画,笔墨灵秀,一变刻画之迹,取景写物,时出新意,清丽中饶有韵致。唐寅绘画题材广泛,且笔资秀雅,被公认为“明四家”中声望最大者。“唐画”犹如书法中的“王字”,成为一种标准,为后世画家所宗法。仇英与唐寅曾同事周臣,他最工临摹,画风尚工细,精丽艳逸。临摹唐宋名画,落笔乱真。明四家由于师承和实践、个性等不同,在艺术处理和表现手法上有一些差异,如沈、文着力于意趣,而唐、仇则比较注意主题和结构。总的说来,在艺术风格上有内在联系,即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不囿一见,兼收并蓄,彼此间又经常切磋琢磨。明四家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就在于不为当时山水画趋向形式主义的风尚所限,致力于上追唐宋名作,撷取其精华而别开蹊径。这是对唐、宋以来绘画艺术的变化和综合,“直使清代三百年之山水画,全属此派范围之下”(潘天寿语)。明四家在当时影响大,还在于他们多是画、诗、书“三绝”兼具的江南才子。
浙派、吴派,到了万历时代,渐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董其昌的松江画派。董氏也是三绝兼具的人物,而且是阁臣,故影响十分大。董氏画古雅高逸、秀润苍郁。松江画派开创了江南山水画的新天地。
清代,江南画坛更趋繁荣。在南京,有“金陵八家”(龚昌、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在苏州,有“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在扬州,有著名的“扬州八怪”(郑燮、金农、黄慎、李鲜、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苏州四王工临摹古画,金陵八家作品有较强的写实性,而扬州八怪,用笔不受文人画束缚,敢于大胆革新,激发了中国绘画发展的活力。清以来,江南最著名的画家有郑板桥、陈洪绶、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等。
自三国及今,江南画业特别发达,尤其是山水画。据《吴门画史》,仅苏州即有画家一千二百二十二名。可见江南画家之多。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