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本末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本末

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特别是魏晋玄学的基本范畴。“本”一般指本体、本质、主要方面;“末”一般指现象、功用、次要方面。“本末”的含义与“体用”范畴相近。《庄子·天下》:“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三国时王弼首先提出“以无为本”、“举本统末”、“崇本息末”的思想。他认为,天下万有,即一切有形、有名的事物,作用都是有限的,即使发挥到最大限度也不能完美无缺,因此都是“末”而不是“本”;只有“无形”、“无名”、什么也没有的“无”才是本,“寂然至无是其本矣”。他还把《老子》的哲学概括为一句话:“崇本息末而已矣”。南宋朱熹以理和道为本,以气和器为末,“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答黄道夫》)。“盖至诚无息者,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万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论语集注》卷二)。北宋王安石、明王廷相等主张以气为本。《道德经集注·三十二章》:“朴者,道之本而未散者也,小者至微而不可见者也。”《太极辩》:“夫万物之生,气为理之本,理乃气之载。”近代郑观应主张:“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盛世危言·西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