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学·宋代承用伪《古文尚书》及巨大发展与疑辨·对伪 《古文尚书》展开疑辨
宋代学者有头脑有勇气对《尚书》提出新说,即为展开疑辨准备了条件。到北宋末期的吴棫 (字才老)著《书裨传》,从文体上比较伏生篇章难懂孔安国篇章易懂,正式开始疑辨。且时经四代的不同文告,何以成为统一文体而与伏生诸篇判然为二。而宋郑樵著《书辨讹》,有 “纠缪”“阙疑”诸篇。洪迈《容斋题跋》就杜预所引伪古文中文句称“逸书”而不称孔氏本,《说苑》引《太誓》而不见于孔氏本,提出疑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在有关著录中亦有致疑。至朱熹,成为宋学中疑辨伪古文最力的一家。其《语类》中疑辨之语达四十余处。亦就文体难易致疑,明说“尝疑孔安国书是假书。” 又疑 《书序》、《孔传》、《大序》皆甚坚决,对伪古文经本身提出有力疑辨意见后又加以维护。上文谈《蔡传》时已引到他怕倒了六经之故。《蔡传》承其意将《书序》集中于后,“疏其可疑者”,对《大序》亦提疑辨意见。赵汝谈《南塘书说》的疑辨比朱熹更勇决。然也排觝今文。王柏《书疑》同样疑辨过头到今文。陈振孙《尚书说》区别今文、古文,指出古文“实伪书也”。还有丁锬、杨炎正有《书辨疑》、《书辨》之作。最后宋末元初金履祥明言《大序》之伪。经过这些疑辨,推动了元明接力前进,终成就了清初的推翻伪古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