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经学与思想·郑玄会通经、今古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齐鲁文化·经学与思想·郑玄会通经、今古文

经学自形成之日起,内部的派别争斗便开始了:先是今文经学内部的“齐学”、“鲁学”之争,古文经学兴起后,今、古学派之间又开争斗,壁垒分明,互不相让。直到东汉末年,郑玄遍注群经,集各派别之大成创立“郑学”,才结束了今古文经学纷争的局面,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他家境贫寒,却不愿为吏,一心寻师问道,南北往来求学十余年。后西入关中,向当时闻名全国的经学大师马融请教。马融认为郑玄是位了不起的人才,当郑玄告辞时,马融感慨地对弟子们说:“郑生今去,吾道东矣。”预测到郑玄返回东鲁便会将儒学发扬光大。

郑玄是一位博通的经学家,他不守一师之说,不尊一派之书,既学过《京氏易》《公羊春秋》等今文经,又学过《左氏春秋》《古文尚书》等古文经;他既通今文经,也是古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与郑玄同时期的今文经学家何休对《公羊》一书研究较深,曾用十七年写成《公羊春秋解诂》一书。并撰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合梁废疾》三文,认为《春秋》三传中只有《公羊》义理深远,《左氏》《谷梁》均不值得研究。郑玄针对何休的文章,著《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予以批驳。何休读郑玄文章后,叹服说:“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佩服郑玄能从他自己的文章中找出矛盾,用他自己的观点反驳他自己。

郑玄以自己渊博的知识遍注经书,在注中既采古文家的释义,也取今文家的说法,以古文为主,兼采今文,择善而从。这就将今古文糅合起来,形成了新的经学——郑学。郑学的产生,泯灭了今、古文的严格界限。郑玄著述宏富,他先后为《周易》《尚书》《毛》《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等作注,并著有《天文七政论》《鲁礼禘袷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等,凡百余万言,其中一些流传至今。郑玄注出现以后,原来各守门户的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逐渐不为人们遵信,学者们转而崇尚郑学,郑学遂成为“天下所宗”的儒学了。

郑玄遍注群经,目的在于“述先圣之元意”,阐述儒家思想。范晔称赞郑玄说:“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使当时学者从此“略知所归”。郑玄注说虽有现在看来过时的东西,但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用训诂、校勘、考据的方法整理经籍,注解经典,奠定了儒家经典的权威地位,也使郑学为后世儒家学者所推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