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化·得天独厚,占尽风流—江西书院文化·走向衰落的江西书院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江西文化·得天独厚,占尽风流—江西书院文化·走向衰落的江西书院

清初统治者不敢提倡书院。因为,他们害怕明朝官民议论朝政,广聚生徒,激起反清思想。顺治间清廷对书院严加控制,就江西省而言,新修书院很少,只是在地方官蔡士英等人的组织下,于顺治十年(1653)前后,将白鹿洞、鹅湖、白鹭洲、文教所谓四大书院依次恢复、整理、聘师、开讲。这时江西明代遗民的私人讲学很盛,如三山讲学:宋之盛等星子学者、魏禧等宁都学者、谢文洊等南丰学者,不仕新朝,安于邱园讲学聚徒,建立书堂、书院。

康熙年间,江西书院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建了大约六十一所书院。其中比较有名的豫章书院,是由巡抚直接掌管的省城书院。信江书院、曲江书院、钟灵书院、紫阳书院也是建于此时的名书院。这个时期,前朝的旧书院亦有新发展,首先承其“恩泽”的是白鹿洞书院。这些与清廷对江西书院的关照是分不开的。尤其在康熙皇帝的亲自关心下,清代江西书院得到很大发展。史载:康熙曾赐豫章书院扁额。又载:康熙二十五年(1686),玄烨亲书匾额“学达性天”赐予白鹿书院。康熙之于江西书院优厚有加,于此可见。

雍正初,清廷对书院的建设曾有所压制。至雍正十一年(1733),雍正帝发现书院是个只埋头读书的机构,并不损害朝廷的利益,于是下诏在各省省会筹建书院,由此书院数目大增,尤其是官办书院大增。由于朝廷政策的转变,此时,不仅有新书院建成,且白鹿洞、白鹭洲、道源等书院又逐渐有了新的修举。

乾隆间,江西书院有很大的发展,这与清王朝的提倡是分不开的。此间,新建和修复前朝书院的数量虽然不多,然而顺治、康熙间所建和修复的书院,此时大都有新的修葺,教学活动亦有新的安排。故就书院活动的总量看,应该是清王朝之最高潮。白鹿洞书院在此时受到特殊的关怀。弘历曾向白鹿洞书院赐、赐赋,并于乾隆九年(1744)赐“洙泗心传”匾额。作为省城最高学府的豫章书院,乾隆间屡有兴修,课士始终维持发展。省城的另一所大书院友教书院,虽在豫章书院兴盛以后,一度仅有祀祭,教学无闻。而在乾隆间,仍然得到修葺,并成为布政使特别关心的书院,等等。总之,乾隆年间,江西全省书院逐渐形成一个由官府全面控制的网络,省有巡抚、布政使直接控制的豫章、友教书院。各府也有书院。各州县厅亦有知县控制的书院。这种书院山长多由官员委聘,或由教官兼任,应聘者亦多半是休致之官。书院的经费掌握在胥吏手中,这都是书院日趋官学化的表现。

嘉庆间,江西书院承康、乾两朝发展之余绪,继续维持,略有所发展,然而总的趋势是走下坡路。白鹿洞作为有全国影响的书院,其经费也日益困乏,其他书院的情况便不言而喻了。

道光以后,江西书院新建的数量不少,然而质量滥极。其中相当多的是塾、会馆、文会、祠庙性质的机构。无论从教学内容和管理方面来看,都每况愈下。

20世纪初,书院这种教育形式终于走到了它的尽头,近代学校教育——书堂,以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在三五年内,江西书院便纷纷结束了其历史使命而销声匿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