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信仰·政治·道统·蓬莱仙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齐鲁文化·信仰·政治·道统·蓬莱仙山

在胶东半岛西北端与辽东半岛旅顺口老铁山隔海相望处,有一个美丽的海角,海角上有座丹崖山。据说汉武帝曾多次在此眺望海中蓬莱仙境,但每次都令他失望。为求自我安慰,他便将丹崖山唤作蓬莱,并在这里建筑了蓬莱城。这就是今天蓬莱市城区的来历。

蓬莱本是我国早期仙话中的“神山”之一。神山本是海市蜃楼的幻景。然而,就是这虚空斑斓的幻景,却启示了先泰时期齐地的方士们,仙道之说便由此导源。

关于“神山”的数目,《史记·封禅书》称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列子·汤问》则说神山有五个:一曰岱舆,二曰负峤,三曰方壶(又称方丈),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中“方壶”、“瀛洲”、“蓬莱”,为“五神山”与“三神山”共有。古书中有的尊称“蓬瀛”以兼指仙山,也有的只称“蓬莱”。由于蓬莱之说相比之下可能更为古老、权威,故蓬莱便成了“仙山”的代称。

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变革和频繁的战争令人感到动荡不安,在茫然与苦闷中,人们开始了“吸风饮露,游四海之外”的遐思玄想。于是,茫茫大海上出现的海市蜃楼便成了人们追寻精神寄托之地。

仙山的传说既神奇又瑰丽。相传,“三神山”就在渤海中,曾有人远远望见仙人以及长生不老之药都在那里。那里的东西和禽兽都是白色的,宫殿用黄金白银建成。人们乘船向神山驶去,远看它就像云朵一般奇幻无比,驶近再看,它反而处在海水深处,等船就要靠岸时,风就把神山引开去,使人们始终不能靠岸登山。“五神山”的传说更有浓浓的仙气。相传,在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一个“大壑”,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都倾注其中,但壑中之水却无增无减。五神山便在壑中。神山周围三万里,山顶上平坦处有九千里。山上的台观由金玉建成,禽兽皮毛都是纯白色的。珠玑之树丛生,树上果实味道甘美,吃一个便可长生不老。每位仙人相距万里,仙人们飞来飞去,互相拜访,一天一夜可往来无数次。五座神山都浮在海面上,常随着潮水波浪上下往返。

仙山的美妙以及长生之药的诱惑,勾起了人们不尽的企盼,再加上齐国方士们的着力渲染,使得求仙寻道的活动近于疯狂。齐国威、宣二王以及燕昭王都曾派人入海求仙,虽然始终没有寻得结果,但仍有不少人醉心于此。秦始皇曾派人带童男童女入海求取仙药,以后又几次亲往海滨寻求,希图遇到海上神山。汉武帝比秦始皇决心还大,他重用齐方士栾大,令其为己求取仙药,不但赐金封爵,还把公主嫁给了他。于是齐人纷纷仿效方士,都“自言有禁方,能神仙”(《史记·封禅书》),且散游各地,兜售其说,对以后道教的形成起了铺垫作用。

由于寻仙求道符合一般人躲避现实的愿望,也满足了统治者长生不老、永为人主的心理,因此,以蓬莱为中心的仙人传说日广日盛,长生不死、神通广大的神仙也一个个进入了蓬莱仙话系列。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丹崖山巅修建了蓬莱阁,经过明清两代扩建,形成了一组面积均三万二千八百多平方米的建筑群。包括龙王宫、天后宫、蓬莱阁、三清殿、吕祖殿和弥陀寺六个单体,分别供奉仙话系列中的众仙。蓬莱阁面临碧波万顷的大海,是观赏蓬莱仙景的理想之地。宋朝大诗人苏东坡曾来此地观景,并写下了有名的《登州海市》诗:“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