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觉良好”的误区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自我感觉良好”的误区

“自我感觉良好”,这是人体健康的标志之一。然而,如果陷于盲目,势必步入误区,轻者害己,重者误国。

何以见得?有史为鉴。

现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在战国时期称作蔡国,其国君为蔡桓公。名医扁鹊(秦越人)曾对他说:“国君有病,目前还处在皮肤的纹理中”,并警告道,“不治将益深”。蔡桓公很不高兴,冷冷地抛出一句话:“寡人无疾。”事实又怎么样呢?他的疾由“腠理”发展到“肌肤”,进而深入“骨髓”,终至恶性发作,“体痛”而亡。

“寡人无疾”,就是“自我感觉良好”。蔡桓公不仅自迷于“良好”的“自我感觉”,还对治病救人的医生怀有偏见,说什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他的悲剧根源,就在于盲目自信,讳疾忌医。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带有劝喻性。

“疾”,可以引申为缺点错误,而智者的直言和忠告,恰如医生的诊断与良药。对那种在工作中讳言过失、拒绝批评的“蔡桓公”,毛泽东同志主张猛击一掌,喊一声“你有病呀”。让他们惊出一身汗来,有利于康复。

遗憾的是,教育他人不要“讳疾忌医”容易,而要是自己完全做到不“讳疾忌医”就难了。

革命领袖,革命政党,万万不可受“寡人无疾”论的影响,认为自己绝对正确,不会失误。如果无视腐败现象和脱离群众的倾向,任凭恶疾蔓延,则难免重蹈蔡桓公的覆辙!

重要的并非“自我感觉”如何,而是群众感觉如何,客观实际如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