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慈——“最年轻的诗人”
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只在这世界上生存了短短的25个年头。1921年2月,宏才初展的济慈与世长辞,长眠于罗马的地下。他死后。雪莱写了挽歌《阿童尼》悼念他;雪莱以极大的热忱把济慈描写成一个“最活跃、最年轻的诗人”,“一棵露珠培育出来的鲜花”。
1918年,济慈发现自己得了肺病,健康状况越来越坏。他开始预感到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于是更加忘我地投身于创作。从1918年到1920年初,在病痛缠身的情况下,他凭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对事业的执着,写出了长诗《拉米亚》、《伊萨贝拉》、《圣亚尼节的前夕》、《海报里安》等。他最为著名的抒情诗《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民歌体诗如《无情的妖女》等,也都写在这段时间里。
在《忧郁颂》中,诗人写道:
和忧郁同在的有“美”——生而必死还有“喜悦”,永远在吻“美”的嘴唇和他告别;还有欢乐是邻居……
即使处在“忧郁”之中,诗人也能够发现“欢乐”与“美”。他希望在死亡到来之前,尽情地体验生命,享受人生的快乐。
济慈死后,人们按照他的遗言,在他的墓碑上刻下这样一句话:“这里安息了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他用这样一句诗意的话来作为他诗人的一生的终结,把最后的美留在了他所眷恋的人间。
济慈的文学创作开始于1916年他20岁的时候。他成熟的创作期只有短短3年。人们不禁感叹:假如他能多活一段时间,哪怕仅仅3年、5年,又该多留下多少珍贵遗产啊!英国文学史家艾弗·埃文斯说:“要是他
能活下去,他很可能超出现在这个界限,发展成为一个伟大的哲学诗人”,“同时又是一个生活评论家。”虽然人们对埃文斯的说法毫不怀疑,但这毕竟只是一个假设,不可能成为事实。短命的济慈已经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遗憾,一切都不可挽回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