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年早逝的杜勃罗留波夫
杜勃罗留波夫才华横溢,在文学评论上取得了显赫的成就,这使他得以与另两位杰出的俄罗斯评论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鼎足而三。能够以二十出头的年纪,确立自己文学评论家的地位,杜勃罗留波夫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杜勃罗留波夫仅仅活了短短的二十五岁,但他为俄罗斯文学所做的工作是无法用时间估量的。
我们来看一下他生命中最后的三年是如何度过的:
1859年,他发表了《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深刻分析了产生“多余人”的社会条件、他们的蜕化过程和奥勃洛摩夫的寄生性质,并且指出,只有同奥勃洛摩夫性格作斗争,才能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不久,又发表了《黑暗的王国》,系统分析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本,指出其剧本基调是揭露社会关系的反常:一种人专横顽固,一种人备受欺压;而所谓“黑暗的王国”则是指农奴主和宪兵统治下的沙皇俄国。
1860年,屠格涅夫《前夜》发表后,杜勃罗留波夫写了《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肯定小说的成功,同时指出,需要有同内部“土耳其人”作斗争的俄罗斯自己的英沙罗夫,并断言“前夜离去随之而来的白天总是不远”,期待着即将发生的革命。
1860年5月,他因肺病不得不出国疗养。在国外期间,他仍坚持工作,写了《俄国平民的特征》和《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后者主要分析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指出象剧中卡捷琳娜这样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典型的出现,是沙皇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1861年7月,杜勃罗留波夫回国了。他立即全身心地投入繁重的编辑工作和写作活动中。他以惊人毅力写完了关于陀思妥也夫斯基作品的专论《逆来顺受的人》之后,终因结核病在彼得堡去世,卒年二十五岁。
杜勃罗留波夫生命的最后三年写了五篇有分量的论文,还做了大量编辑工作。他短促的一生对俄国革命和文学事业贡献卓著。杜勃罗留波夫英年早逝,对俄罗斯,甚至对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巨大损失。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