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空负吞海志,苦无回天力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辛弃疾空负吞海志,苦无回天力

提起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们马上会联想到饮誉文坛的南宋名词人——辛弃疾。作为一名词人,他早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然而,说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谋略家,却是鲜为人知的。

辛弃疾生活于宋金对立、斗争的时代漩涡中。金国觊觎中原多年,甚至吞并了长江以北的半壁江山,但腐败的南宋王朝仍摇摆于主战和主和的争论之中,“和、战、守三者迄无定论。”可以说,在南宋的文武百官中,对金国真能知己知彼,能就双方形势作出恰当的比较和分析从而作出精确判断的人,为数少得实在有限,辛弃疾便是这有限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乾道元年(1165年),他在进宋孝宗的《美芹十论》以及数年后,他献给宰相虞允文的《九议》等奏篇中,辛弃疾详尽地陈述了他的军事韬略;他依据长期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对宋金两国所长所短,优势劣势作了精细地分析,并着重论述了金国的军政情况,此外,他还就南宋与金对战与讲和的决策问题甚至对金作战的具体行军部署都作了详尽的阐述。

在《九议》中,辛弃疾还提出了:“知分之与专,则吾之能与战者寡矣,所与战寡,则吾之所以胜者必也。”这种战略思想,不正是“避其主力,击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这些军事思想的前身吗?

辛弃疾在任湖南安抚使时,一手创建了“飞虎军”,大大充实了国防力量,“北虏颇知畏惮”,成为南宋“雄震一方”的一支劲旅。在实践中又充分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辛弃疾富有兵家韬略,又生逢国家危难之时,按说,他正是南宋王朝亟需的人才,应当提拔到对金的决策机构中,使之运筹帷幄,出谋献策,大抒所蕴,以展其长才。然而,由于他是在南宋建立后三十年才从金投奔到南宋,不免要遭到宋最高统治集团的歧视;他那满腔的抗金报国的理想,又无形中遭到南宋王朝中一些人的排摈。因此,他在归南后几经浮沉,政治上屡受打击,远大的抱负、理想无法实现,卓越的军事思想被弃之一旁,不屑一顾,甚至于几次遭贬谪,数十年投闲置散,“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柳书”,籍游山玩水,写作诗歌为倾吐胸臆的工具。直到宋宁宗开禧三年辛弃疾逝世,其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才华终未能得以施展,而空自遗留下一些“英伟磊落”的文章和“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歌词,怎不令人深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