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其九)·[唐]刘禹锡》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唐]刘禹锡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萧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唐代诗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仿屈原《九歌》,学习民歌的表现手法,写了《浪淘沙词九首》。九首词浑然一气,以我国主要河流黄河、长江、淮水、浙江为背景,描写了江河波高触山,涛声吼地,浪淘风簸,沙堆似雪的壮伟景象。

这首词的前两句,写流水淘沙,不息不止,前波未灭,后波又起的生生不息景象,是对整个乐章歌咏大浪淘沙的总结。如果说,前面描状的波高浪大、淘漉泥沙是横向展示现实的图景,则这儿就是纵向显现历史的足迹;如果说前面的描摹是在空间内展开,则这儿的探寻就是在时间中开掘。它以一种历史的深沉感形象地反映出事物运动不息的客观规律,既增加了全的容量与厚度,使诗章立体化,又超出了描写大浪淘沙自然景观的诗歌主题,具有着生活哲理的内容。刘禹锡很注意在诗章中通过自然现象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有名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就以千帆竞发,万木争荣表现了事物的新陈代谢;这儿,又以“前波未灭后波生”展示出事物运动的生生不息。可贵的是,刘禹锡这类诗句并不是干巴巴的哲学教条,而是充满了鲜丽跳脱的形象。以形象寓哲理,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洪波巨浪、泥沙俱下的宏伟画面,既有色彩,又有气势,似乎还能听到呼啸不断的涛声,而且一浪赶过一浪,一浪盖过一浪,高潮迭起、绵绵不绝。这样阔大的动态景观使人惊心怵目,意动神摇,于不知不觉间产生哲理的思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