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唐]刘叉》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唐]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刘叉,籍贯、生卒年月均不详。据《唐才子传》说,他是河朔(今河北)人,大约生活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其为人“任气重义”,狷急粗犷,年轻时曾“因酒杀人”,隐名逃亡,后遇赦得出,却始终未改“不能俛仰贵人”的脾气。《偶书》颇能反映刘叉“不能与世合”的抗争精神。这首,不仅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的愤慨情感,而且也揭示了“事随日生”的客观规律。

扶桑,神话传说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这里指太阳升起的地方。“细如毛”,乃言“人间万事”之多,它既是形容,又是比喻。这两句诗是说: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按其规律有节奏地无休无止地运行着;人间纷繁复杂的事情便一一发生。当时,李唐王朝政治上的腐败无能和统治者生活上的荒淫无耻,引起了社会诸方面的矛盾,不平的事情自是时时增生:善良的人受欺压,贫穷的人受勒索,正直的人受排斥,多才的人受冷遇……。“万事”乃是指这些不平之事。这些“万事”,不能不引起诗人的冷静思考,不能不激起诗人的愤懑不平。因而,诗人借用神话传说中的“扶桑”,形象地说明“事随日生”的客观规律;运用“细如毛”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人间万事”的繁杂性,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自然流出,理自然显露。令人思之有理,读之有趣。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