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人北游·[唐]僧修睦》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唐]僧修睦

然知心去速,其奈雪行频。

莫喜无危道,虽平更陷人。

远郊光接汉,旷野色通秦。

此去迢遥极,却回应过春。

修睦,晚唐诗僧,与贯休等人为友,曾在光化二年(899)担任过洪州寺正。今存诗二十八首。

修睦的诗爱说理,而且有些说理的诗句堪称名句,如云“往来人自老,今古月常新”(《宿岳阳开元寺》),“从此无心恋沧海,沧海无风亦起波”(《题僧院泉》)。他的诗又爱写景,而且手法细腻、形象生动,如云“细叶犹沾雪,孤根尚惹苔”(《卖松者》),“水边寒草白,岛外晚峰青”(《送云泰禅师》),“清宵寒露滴,白昼野云隈”(《三生石》)。修睦虽为僧人,其诗却饱含浓郁的人情味,如云“人尽有离别,而君独可磋”(《送边将》),“檐雨滴更残,思君安未安”(《怀虚中上人》)。上述特点也体现在他的《雪中送人北游》之中。

诗人与友人感情很深,这从诗的首联“然知心去速,其奈雪行频”所表现出的他对友人的理解、对友人北游遇雪的挽惜,以及末联“此去迢遥极,却回应过春”所表达的对友人久久方归的叹息就可看得出来。写景之妙幻表现在诗的第三联。“远郊光接汉,旷野色通秦”,写远郊雪原白茫茫一片,上与天接(汉即银汉,指银河),银光银色远与秦地相连,气势可谓壮阔。

至于说理,主要是“莫喜无危道,虽平更陷人”二句。

这两句诗是诗人针对友人目睹雪原漫漫,道路仿佛平坦无碍的心理说的。意谓你不要为没有看到危险的道路而高兴,虽然雪原平坦得很,但大雪覆盖下的路究竟是什么样子,殊难预料,说不定就是一个塞满积雪的大坑!那样的话,积雪越是平坦,就越容易使人受到陷害。在这种环境中旅行,自然更加叫人提心吊胆。这番意思既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关心,也显示出他生活经验的丰富。虽然他这里讲的是雪原旅行的经验,但如把这两句话从原诗中抽出来看,就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一定范围而言,是有普遍意义的。生活阅历深的人对此当有更多的体会。

唐代诗人写雪漫山原、道路难辨的诗句很多。孟浩然说“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湍”(《南阳北阻雪》),韩愈说“地空迷界限,砌满接高卑”(《喜雪献裴尚书》),释无可说是“山明迷旧径”(《雪》),王烈说是“花园应失路”(《咏雪》),裴说也说“路歧平即易”(《对雪》)。这类诗句也有议论,但都出现在描叙之中,或者说,诗人们是运用议论手法来描叙雪景,由于他们的着眼点是雪景,因而读者读这类诗的审美感受也只能缘雪景而生。修睦的议论不同,虽然它也涉及雪漫山野的特点,但诗人的着眼点不只是雪景本身,而是要突出他对雪原旅行的理性思考。这思考是因今日雪景而发,却包容了他以往雪原行路的体会,甚至有意无意地注入了他人生遭遇的某种心得,因而概括的内容较为丰富,所说之理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有类似经历的读者读之,亦会颔首称是。从这个比较,我们也可略微看出富有哲理色彩的诗句的一般特点:因事因物而发,而又不拘泥于仅言某种具体事物,尽量使所言之理概括的事实包罗宏富,以收到“能使人思”的审美效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