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戏剧《炭杨梓·忠义士豫让吞炭》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元戏剧《炭杨梓》鉴赏

《豫让吞炭》全名《忠义士豫让吞炭》,主要写家臣豫让忠于主子的故事。

春秋时晋国六卿中的智伯,在灭了范氏中行氏二家之后,企图将韩赵魏三家一发并吞,废了晋侯,使西晋土宇,皆归于己。他打算先礼后兵,派家臣絺疵请来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在兰台赴宴,席间向三子求地,魏桓子、韩康子欲纵其欲而答应献地,只有赵襄子拒绝献地,离席而去。智伯非常恼怒,要与魏、韩合力击赵。家臣豫让闻讯,劝智伯不可攻赵; “主公,今上有周朝天子,不尊王命,无故索地,与咱是人情,不与是正理” ,“与咱的不是怕我,不与咱的也不是慢我” ,“今日无故称兵,大不祥也” 。智伯不但不听劝告,反命左右“叉出豫让” 。豫让心想:“古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 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 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今我主人陷于不义,岂可自取安逸” ? 中国传统道德以忠为美,豫让正是如此。他抱着“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的决心,再次力谏。智伯命令左右把豫让推出斩首,魏桓子、韩康子竭力相劝,豫让方免一死。豫让一方面感谢主公不杀之恩,同时再次提醒智伯: “不听豫让之言,后悔之晚也” 。他也抱定在智伯临危时以死报主的决心。

赵襄子因力寡兵弱而出走晋阳,紧闭城门不出; 智伯同魏桓子、韩康子在城外命军士筑起大堤,引水围灌城里,眼看满城生灵,有尽为鱼鳖的危险。赵襄子派张孟谈暗暗出城,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二子反戈智伯。韩、魏二子也在私下谈论智伯灭赵之后,势必祸及于己,不如将计就计,决开堤口,引汾水灌安邑,绛水灌平阳,使智伯军不战自乱,然后领兵掩击。恰好这些话被张孟谈听见,两下一拍即合。由于赵襄子与韩、魏二子内外夹击,智伯战败被擒。赵襄子命将“虐焰薰天,神人共怒” 的智伯斩首,将其首骨漆作饮器。

智伯的家臣缔疵曾劝智伯防备韩魏二子反戈,智伯不仅不听,反将其言告诉韩魏。今智伯被灭,絺疵便逃避他国,待时而动。曾经冒死劝谏智伯不要发兵攻赵的豫让却采取了和絺疵完全不同的态度,誓死为智伯报仇。他的信条是: “某既为人臣,受人之禄,敢私其身! ”他持匕首藏入赵氏后园厕房,欲刺被擒。赵襄子想收买他给自己做家臣,他却“一片为主胆似秋霜烈日,觑那做官心似野草闲花” 。赵襄子见他忠义,放他自便。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而哑,且装风魔。缔疵劝他不必自苦如此; “你欲报仇,谁其知之?”他说自己为主报仇图的是“为主忘身” 、“为臣尽忠” ; 絺疵说: “岂不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赵氏既昌,合当顺人应天,不宜苦苦直要报仇” ;他坚持事主一心,虽知所为极难,“然且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 。他二次潜入桥下行刺,又被赵襄子抓获,从形体识得他是豫让。他以实相告,并不隐讳。赵襄子问他: “你曾事范氏中行氏,智伯灭了他二家,你不报仇。今日如何却为智伯报仇?”他说:“范氏中行氏以常人待我,我故以常人待之: 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他请求赵襄子脱下衣服,赵襄子即脱衣与他,他拔剑将赵襄子衣服剁为碎片,声言“剁了你这衣服,就和杀了你一般,死亦无恨。” 赵襄子说: “你也是个义士。你今既剁了我衣服,报了主仇,你今替我为臣,富贵共之。” 他回答说:“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豫让蒙俺主君知爱,超出流辈,今日安忍背主事仇! ”最后自刎身亡。赵襄子为旌表其忠义,劝化风俗,以礼葬之,并要奏过晋侯,追封官爵。

此剧主要颂扬的是豫让身上体现的中国传统的封建的忠义道德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