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沉醉东风·张养浩|原文|赏析|鉴赏|译文|注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双调·沉醉东风

张养浩

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张柬之老来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懒。

这首曲共七句,所表露的作者的思想,是最后一句的最后四个字: “功名意懒”。为什么懒于追求功名呢?作者在前六句中,摆出了古代六个人物做官的最终不幸遭遇的历史,作为事实例证,来说明其原因。

第一句,说的是班超的遭遇。班超,西汉名将,奉命镇守西域,抵御外侮,使西域诸族和汉朝中央政府恢复了联系,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封定远侯。班超在西域战斗生活了31年,年及70,“老病衰困”,思念家乡,上疏要求调回。疏中说: “但愿生入玉门关。”疏上三年,未被允准。后来班超的妹妹班昭又上疏请求,才蒙皇帝批准,调回朝廷。“飘零玉关”,就是指这件事而说的。“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北,是古时通西域的要道。班超虽建功封侯,但在绝域荒漠之中30来年,到了古稀之年,体衰力疲,上疏要求调回而三年不被批准,境况是很凄惨的。

第二句,说的是屈原的遭遇。屈原,字灵均,楚国宗室,曾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改革内政,联齐抗秦,深得楚王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后来由于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等的陷害,先后被流放到汉北和江南。在他流放江南时,“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终于怀石自投汨罗江而死。“江干”,即江边的意思。

第三句,说李斯的遭遇。李斯本是楚国人,来到秦国,后来作了秦始皇的丞相,为秦的统一大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始皇死后,二世继位,李斯因赵高的陷害,被捕入狱,连他的儿子也被逮捕。临刑前,对儿子说: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父子相向而哭,被腰斩于咸阳,并夷三族。所谓“黄犬悲”,即指李斯被陷受戮之事。

第四句,说的是陆机的遭遇。陆机,吴郡华(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由吴入晋,是当时著名的作家,在晋初“八王之乱”中,遭人诬陷,被成都王颖使牵秀秘密收捕。陆机知道自己不免一死,于是叹息道: “华亭鹤唳,岂可闻乎?”遂被杀害于军中。

第五句,说的是张柬之的遭遇。张柬之,襄阳人,因狄仁杰的推荐,武则天时官至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参与诛杀张昌宗、张易之的主要人物。中宗立,因功封汉阳郡王;不久,受武三思的陷害,贬为新州司马。到贬所后,忧愤而卒,年82岁。

第六句,说的是苏轼的遭遇。神宗熙宁年间,有人告发苏轼作诗埋怨皇上,攻击新法,被逮捕入京,关进御史狱中。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案结,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哲宗绍圣元年,有人弹劾苏轼“诽谤先帝”,被贬知英州(今广东英德)。在赴贬所途中,又被再贬到惠州(今广东惠阳)。绍圣四年,又被贬到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在儋县过了四个年头,朝廷大赦,苏轼始得北归,次年便病死在常州。

这支曲子的前六句,每句写一个古人的故事,初读起来好似一个个孤立的形象,互不连属,及至读到最后一句,我们才豁然明白:原来前边的六句,都是在为最后一句提供尽可能多的依据,增强最后一句的说服力量,以加深读者的印象,让读者阅读之后,觉得作者“功名意懒”实在是有原因的。点题的话虽然只有最末一句,却既响亮,又明确,又有力度,给人印象极深。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