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词》诗文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柳枝词》言情赠友诗歌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 。抒写离愁别恨,几乎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经久不衰的主题。刘禹锡这首《柳枝词》是其中一首独具魅力的歌唱。诗的前两句以眼前景物联系往事。还是这一曲清江,板桥流水,垂柳千条,二十年前诗人到过的地方: 杨柳千丝,因风摇曳,轻拂诗人心中的离情;流水潺潺,只管流向天涯。诗人故地重游,思绪不禁飞到二十年前的一桩往事。这两句妙在景中虽带出往事,却不肯明言; 怀旧情怀更是不着一丝痕迹。后两句由景入事,在追忆往事中感慨今朝,抒写别恨。诗人故地重游,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曾经在这里送别友人的往事,不禁感慨系之。这两句言约意丰,包含了多层意思。光阴荏苒,岁月无情,转眼之间二十年的时光匆匆逝去。二十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在有限的人生中,二十年的离别堪称长别。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离人之间如能偶通音书,聊慰相思,也算苦涩中尝到一缕温馨。可是,友人桥上一别,至今消息全无。诗人在二十年的期待中,只能将无限的思念郁积心海深处。最让人欲罢不能的是,这渺无音讯的友人,并不是平日的泛泛之交,而是令诗人时常魂牵梦绕的“美人”,不管是“他” 还是“她”,应是诗人的知音和挚友。把握住这多层诗意,我们当能理解到当诗人触景伤怀之际,在难舍的思念和无限的怅惘中,迸出一个“恨”字的深意: 欲寄彩笺兼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 “恨无消息到今朝”这一声长相思的惋叹中,凝聚着诗人对人生聚散匆匆、别易会难的深切感受,令人低徊吟咏,回味不尽。

前人称赞这首小诗为神品。它到底“神”在什么地方?以笔者拙意,所谓神或可从诗人在写景抒情上的化工之妙来把握。诗人旧地重游,流连徘徊于广袤的郊野,于清江只取板桥,于风物只取杨柳。垂柳千丝,轻盈摇曳的风姿,似有无限依人之柔情,本自容易牵动人的情思,更加 “柳” 与 “挽留” 、“留别”的 “留”,谐音双关,“杨柳”早已成为人们寄托相思别情的意象。“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 《渭城曲》 )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 《劳劳亭》 ) 横跨清江的板桥,年年岁岁,默默地送往迎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商山早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板桥,它和人们辛苦行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羁旅天涯的象征。在古典诗词的创作和鉴赏中,“杨柳”和 “板桥”,早已成为人们十分熟悉、亲切的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本诗开篇即将杨柳和板桥同时摄入画面,点染出令人抚今追昔、不胜依依的环境气氛,顿使诗意于平易中见深致。在诗歌语言的驾驭上,本诗最值得注意之处,是诗人斟音酌句的功力。为了传达出郁积于心长达二十年的离情和消息全无的别恨,诗人在遣辞造句时,多用舌齿间音,像 “清江” 、“柳千条” 、“年前” 、“旧板桥” ( “板”是双唇音) 、“曾与” 、“消息” 、“今朝”等词语,音调声量比较轻细,在声律的抑扬变化中,有助于表达出诗人绵长、深挚的情思,更添诗歌回环婉转的韵致。春水船如天上坐,像轻盈流泻的春水浮载着小船一样,轻盈流美的诗歌声律,浮载着诗人感情的小舟,自由地荡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