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泷中》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屈大均
舟随瀑水天边落,白浪如山倒翠微。
巨石有时亦却立,白鸥欲下复惊飞。
这是《泷中》组诗中的一首。原诗前有小序: “泷在乐昌县(今属广东省)北,凡有六: 曰穿腰泷、曰梅泷、曰寒泷、曰金泷、曰白茫泷、曰垂龙。”可见这组诗是以地名为标题的。这个地方即指发源于湖南临武县西的武水经宜章县流入广东乐昌县北的一段水程。武水又名武溪,所以这组诗里有“峰峰白练挂天低,溱水(在临武县西与武水合)萦回入武溪” 的话。《水经注》说: “武水南入重山,山名蓝豪,广圆五百里,悉曲江县界,崖壁峻岨,岩岭干天,交柯云蔚,霾天晦景,谓之泷中,悬湍回注,崩浪震山,名之泷水。”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中自注云: “南人谓水为泷,如原瀑流,自郴南至韶北,有八泷。其名神泷、伤泷、鸡附等泷,皆急险不可上。南中轻舟迅疾可入此水者,因名之泷船,善游者为泷夫。”韩愈有《泷吏》诗: “南行逾六旬,始下乐昌泷。险恶不可状,船石相舂撞。”从这些话里,则泷中水程急险可知。
这里选的一首,恰好就是描写泷水的险和急的。在泷中行船,有上泷、下泷之异。“上泷舟与雷霆斗,下泷帆共水帘飞” (见组诗另一首,以下引诗未注出处者准此),逆水上行,非常吃力,需要“百丈牵舟上瀑布”。然而“上泷争似下泷险”,顺水行船,危险尤大,也要有纤夫,向相反方向牵挽,以减缓船的下行速度,所谓“下泷人做上泷牵”。这首诗是写下泷,所以四句诗全从小船顺流而下的感觉着笔。第一句“舟随瀑水天边落”,这“瀑水”就是“挂天低”的“峰峰白练”倾泻下来的,其势迅猛异常,小舟被它裹挟,可以想象是多么惊险。李白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出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是千古绝唱。但所说“天上来”,是向黄河上游遥望时的感觉,见出源头之远,而这里是舟随瀑水急遽飞降,所以说“天边落”。既然“舟子穿腰(舟子以篙夹腰舁舟而上)欲上天”,上泷犹如登天之难,而下泷比上泷还难,那么,说下泷就象从“天边落”是毫不夸张的。同时,白浪象高山一样拥着小船忽上忽下颠簸着往前跑,两边的叠岩翠壁迅速后退,似倾倒了一般,这就是第二句说的“白浪如山倒翠微”。第三句“巨石有时亦却立”,巨石是高耸的、屹立不动的,当然不觉得它倾倒,但还是感到它后退,用“却立”二字形容巨石不动态(实是船在动)是再恰当不过了。为什么说它“有时亦却立”?难道它有时又 “不却立” 吗? 显然不是这个意思。我想,“有时” 是指遇到巨石的时候。第四句 “白鸥欲下复惊飞”。白鸥本是水鸟,嗜鱼喜水,但因浪大水急,几次要下来,又受惊飞走了。这绝不象“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杜甫《春归》)那样悠闲的画面,而是表现动荡的镜头。
总之,全诗用蓝天、瀑水、小舟、白浪、群山、巨石、白鸥等多种形象来说明泷水的险和急,使人惊心动魄,而它的艺术魅力也即在此。人说屈大均诗高浑雄肆,本诗也体现了这一点。当然,从这十一首组诗反复咏唱、自然流转来看,它还有极浓郁的民歌风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