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题范阳驿》金、元山水诗鉴赏
萨都剌
长路风寒酒力醒,马头岁月短长亭。
冻云欲雪风吹散,望出西山一半青。
这首七绝,写于天历二年(1329)冬,萨都刺从大都(北京)返回京口(镇江)任上,路过范阳(涿州)的时候。寥寥数句,鲜明地勾勒出京畿严冬的壮丽景色。
诗人当时以将近六十岁的高龄,冒着严寒出京回镇江。虽然多喝了几杯酒御寒,但路途漫长,朔风凛冽,那点酒力早就消散了(醒,读平声,音星)。危坐在雕鞍之上,诗人不由得感叹岁月蹉跎,大好年华都在仕途奔波之中,在长亭短亭迎来送往之间消磨净尽了。这两句诗字数不多,但感慨殊深。因为作者虽然是色目人,但自幼家境贫寒,直到五十多岁才中进士,终身未能任要职,无从施展自己的抱负。这番幽愁暗恨,诗人不是通过议论,而是全用形象含蓄地表达出来,显得洒脱而又蕴藉,有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
感慨之余,诗人回望京华,只见彤云堆积,想下一场瑞雪,可又被寒风吹散了。散落在哪里呢?堆叠在西山上空。远眺西山,但见这锦屏 一般的巍峨山脉,在冬云笼罩下,只露出一半儿黛青色峰峦。这景象是深冬西山常见的,又是诗人按自己的审美标准采撷入诗的。古代文论,认为整体美与局部美是辩证统一的。在特定场合下,不完整的审美对象,需要凭主观想象去完善它,充实它,因而另具 一种魅力。对西山来说,自古以来,人们盛赞的“燕京八景”,其中之一就是“西山积雪”。如今看不到积雪,却只见西山在冻云掩映之下,越发显得高深莫测,气象万千。这番气象,在京师不 一定能观赏到; 离京城太远也不可能瞻仰到。而作者在旅途中,在 范阳驿里,刚好处在一个有效距离,正好能领略到这种特异的美;然后用美的语言把它描摹下来,是为诗。
这首诗的意境,正如司空图《诗品》所评的“清奇”则:“载瞻载止,空碧悠悠。”顾嗣立《元诗选》中说: “天锡(萨都剌字)诗有清气,不是一味秾丽,故佳。”写西山的壮丽而有清气,正是本诗的艺术特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