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唐诗赏析,《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原文与注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唐赏析,《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原文与注释

杜 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 “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感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 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11)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12)

临颖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13)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14)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15)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16)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17)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18)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19)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20)

【注释】 ①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别驾:官名。州刺史的佐吏。元持:人名。临颍:今河南临颍县。剑器:唐代舞蹈名称,属于与 “软舞” 相对的 “健舞”,由女子著雄装,持剑而舞 ②公孙大娘:唐开元时的著名舞蹈家,善剑舞,能《邻里去》、《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 等舞,皆冠绝于世。弟子:门人,指李十二娘。③开元五载:公元717年。郾 (yan) 城:今河南郾城。剑器、浑脱:舞蹈名称,来自西域,舞者戴着乌羊毛浑脱毡帽,故名。浏漓顿挫:舞姿活泼、利索而有节奏。冠时:当时第一。④高头:前头,指常在皇帝面前。宜春、梨园二伎坊:伎坊 (教坊) 是唐皇宫内教练歌舞人员之机构,宜春院、梨园是其中之两处。洎(ji):到。外供奉:教坊以外之歌舞人员。圣文神武皇帝:开元二十七年 (739),众臣吹捧唐玄宗的尊号。⑤玉貌锦衣:指公孙大娘当时年轻貌美。盛颜:年轻的容貌。⑥既辨:既然知道。波澜:渊源。抚事:缅怀往事。聊为:姑且写作。⑦张旭:唐书法家,擅长草书,有 “草圣”之称,江苏苏州人,故称吴人。《国史补》 载张旭曾言: “见公孙氏舞《剑器》 而得其神(即悟到写字运笔的诀窍)。” 邺 (ye) 县:今河南安阳市。西河剑器:用黄河以西地区乐曲伴奏的 《剑器舞》。⑧动四方:轰动四方。⑨色沮丧:大惊失色。久低昂:长久地上下起伏, 即眼花缭乱。 ⑩霍:闪烁貌。 羿(yi):神话中善射之英雄。 传说 “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 群帝:众仙。骖 (can) 龙翔:一车驾三马谓之骖,此作驾驭解。驾着龙飞翔,言舞姿腾挪跌宕,优美异常。(11)来如:起舞。罢如:舞停。(12)绛唇:红唇,指公孙大娘。珠袖:指公孙大娘的舞姿。芬芳:香气,指舞艺绝妙。(13)临颍美人:指李十二娘。白帝:夔州 (奉节) 白帝城。神扬扬:神采飞扬。(14)有以:有原由。惋伤:惋惜、悲伤。(15)先帝:指已逝的唐玄宗。初第一:一开始就是第一。(16)五十年间:从开元五年 (717) 到大历二年 (767)。反掌:容易。指时光流逝飞快。风尘:战乱,指安史之乱。澒 (hong) 洞:无边无际。(17)女乐:唐皇宫中的歌女、舞女。余姿:余韵。一指舞女色衰,二指李十二娘得承公孙大娘的技艺,余韵尚在。映寒日:李十二娘在夔州舞《剑器》 在十月十九日,故云 “寒日”。(18)金粟堆:金粟山,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唐玄宗墓葬之地。木已拱:树木已长大合抱,言唐玄宗已死多年。(19)玳 (dai) 筵:盛宴,指元持宅的宴会。急管: 急管繁弦,指急促的乐曲声。(20)足茧荒山:是说足底生茧,行走艰难。转愁疾:愁苦愈转愈深。

【鉴赏】 “序言” 为诗之 “引子”,诗人先叙述在夔州别驾元持府第观看公孙大娘弟子李十二娘表演的 《剑器》 舞,进而想到童年时在郾城亲睹公孙大娘舞 《剑器》、《浑脱》 以及开元盛世的盛景,说明公孙大娘的舞艺在当时已独享盛名。如今战乱未平,李十二娘流落荒山,抚今追昔,感慨良多,故写下 《剑器行》。此 “序” 交代了诗人的写作动机及沧桑悲凉的心态。

全诗26句,分为四段。

1-8句 ( “昔有” 至 “凝清光”) 为第一段,追叙公孙大娘优美的舞姿。她的 《剑器》 舞不但使人大惊失色,轰动四方,而且使天地起伏低昂,感天动地。她的舞态闪烁如后羿射日,满堂光耀; 腾跃如群仙乘龙飞翔,翩翩轻扬;起舞如雷霆收怒,尚留余音;舞停如江海凝波,水光清静。其舞真是淋漓酣畅,冠绝一时。



9-14句(“绛唇”至“增惋伤”)为第二段,写公孙大娘死后《剑器》舞的沉寂以及其弟子李十二娘流落白帝妙舞的伤感。用“神扬扬”三字突出李十二娘的“妙舞”,重点在知道她的学艺渊源后,感时抚事,惋伤倍增。

15-20句 ( “先帝” 至 “映寒日”) 为第三段,写五十年的人事变迁,伤感往事。记得开元初年,国事强盛,宫廷八千女乐之中公孙大娘的《剑器》 舞号称第一。可是五十年间瞬息万变,安史之乱把大唐帝国搞得风烟四起,天昏地暗。那成千上万的优秀的梨园弟子、歌舞人材均在这场浩劫中 “散如烟”了,现在只有女乐的残存者李十二娘的舞姿辉映在这山区寒日的余光里。“余姿” 与 “八千人” 的对比,衰落与繁荣的对照,是多么令人黯然神伤啊! 这是全诗的高潮,用舞的盛衰概括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与广阔的社会内容。

21-26句 ( “金粟” 至“转愁疾”) 为第四段,叹世事的荒凉,伤自己的无路。你看,玄宗已死了六年,金粟山的陵墓上,树已长大合围,自己却流落到这座草木萧瑟的瞿塘石城。在盛宴歌舞之后,月出东山,乐极哀来,四顾茫茫,不知所往。诗人拖着久病身躯足茧荒山,本就艰难,“转愁疾” 倒觉得走得太快。可见其漂泊茫然、凄苦心情之沉重。

王嗣奭在评此诗时说: “此诗见剑器而伤往事,所谓抚事慷慨也。故咏李氏,却思公孙; 咏公孙,却思先帝; 全是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杜诗详注》引《杜臆》)。此评将全诗的中心、结构层次分析得十分中肯。全诗思潮起伏,大开大合,沉郁悲壮,甚为感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