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晏几道》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是一首怀人词。作者在《小山词跋》中说: “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蘋、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已而君宠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人间。”此词所怀念的“小蘋”即上述“歌儿”中之一人。

第一、二句写作者梦后酒醒之时处境的冷落凄清。楼台高锁、帘幕低垂,这如幽似闭的环境,暗衬出词人寂寞孤寥的心境。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宜坐实,作者正是将以往的情事、逝去的年华比作梦里醉中,至今已是烟飞云销了。因此,这两句是虚实结合、情景相生的。“去年春恨却来时”一句,点明词人已由室内至室外,试图让户外的开阔环境来冲淡笼罩心头的阴影,却不料眼前的春光使他触目惊心,重新撩拨起去年春天的那一场恨事。究竟是怎样的“春恨”呢?作者欲言又止,复出景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落花表明春意阑珊,微雨表明天气阴霾,气氛是如此黯淡;落花之傍的孑立之人,相对雨中翻飞的双燕。燕为无情之物,犹得双飞,人为万物之灵,只能独立,情理是何等的乖谬和难堪。此情此景,“去年春恨”的离愁别绪,尽在不言中。虽然“落花”两句是借用了五代翁宏《宫词》的成句,但用在这里,能使词意更加显豁,形象逼真,浑然天成,真正是点铁成金,翻出新意了。

上片写的是别后相思,下片则写当年初见。整首词用的是倒叙手法,由眼前双燕联想到当年相聚,转承极其自然。“记得”、“当时”、“曾照”都是追忆的口吻,也正是词人梦魂萦绕的深刻印象。当年那一场欢会,被记忆凝练浓缩为三个动人的场景:“两重心字罗衣”,写初见时的直觉,着眼于小蘋的服饰,薰香袭人,沁人心脾。“双重心字”,则有心心相印的意味。“琵琶弦上说相思”,是欢会的过程,小蘋“信手低眉续续弹”,那弦外的相思之情,为词人所明了,所感应,正是这一份相思深情,才导致日后的无限春恨;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则记分别情形:皓月当空,小蘋步着如水的月光,如同一片彩云,飘然而去。这两句景极优美,情却深婉。常言道: “彩云易散”。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散云飞。”彩云的飘忽易逝,一如小蘋的“流转人间”,不可追寻。因此这里的明丽之景中,深寓着日后悲剧的因子。

这首词造语平淡,感情真挚,特别是上下片的结句,都是景中寓情,言近意远,诚如冯煦所谓“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近世词人,闲情之靡,如伯有所赋,赵武所不得闻者,有过之无不及焉,是得为好色而不淫乎?惟晏叔原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可谓好色而不淫矣。

(杨万里《诚斋诗话》)

(“落花”二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结笔二句)所谓柔厚在此。(谭献《复堂词话》)

小山词,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又“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既闲婉,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陈延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陈世宜:此为小山词品传诵之作,极深婉沉着之妙,寻绎词意,当系别后追忆。小蘋,歌姬之名。小山词序有莲鸿蘋云,皆人名。《木兰花》: “小蘋若解愁春暮”是也。宋初小词,每用歌姬名,东山、淮海以后,语惟求典,不复用矣。

(陈匪石《宋词举》引)

“落花”十字,工丽芊绵。结笔依依不尽。(《云韶集》评)

康南海谓起三句纯是“华严”境界。(《艺蘅馆词选》引)

吐属华贵,脱口而出。(夏敬观《映庵词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