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门》的诗词与文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山门

位于安徽省宁国县城北15公里文脊山区的山门山之中。古名石门,别称灵岩。据县志载,此处怪石林立,遍布洞府,其中有“大小七十二洞,著名者有灵岩、龙潭、枇杷、碧云、夕阳、紫云、涟漪、朝阳等八洞。各洞独具一格,千姿百态,它们相距仅半公里。灵岩洞(即山门洞)最为奇特,高10米,宽17米,石壁峭立,四壁斩绝,划然中开,形若天门洞府。入门有狮子峰,若昂首吼狮。稍进有朝阳、澡锅二洞。门外有古银杏10余株,参天蔽日,此处远望有田畴村落,更有奇峰突兀,似桃源幽境。山门洞相传为东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1年)瞿硎发现,后隐居于紫云洞,死后葬此,后人更洞名为“瞿硎石室”。唐代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在灵岩洞旁建灵岩寺。与山门相联缀之间有碧云、紫云、涟漪诸洞。碧云洞内一潭泓渊,深不可测;紫云洞在山之高处,“杳深而明,时出云气”;涟漪洞可容百人,清流洞底,萍藻鱼游可见。

〔古诗文赏析〕 寄游山门 宋·梅尧臣

苍山自为门,呀豁异镌。

路通石壁尽,潦起田穟陷。

傍岭有结庐,潜潭净于鉴。

闻之固欲往,久雨湿泥烂。

莫陪太守车,然诺岂诳赚。

遥遥桥上去,望望马犹站。

畏滑不敢行,非关惜鞯。

“苍山自为门,呀豁异镌。”起二句点出山门的状貌,也是对“山门”名称由来的阐释,山门之妙,妙在自然。以其天然形态构造而成,全在造化之功,而非人力雕琢,从那岩壁石质形态上看,确实如此。诗人着重强调山门的形态特点及非人工所为的自然状貌,这正是“山门”最有观赏价值之点。

可以设想,当友人看了这两句诗后,便会产生寻幽探奇的愿望,欣然欲往了。可是,路途怎样呢?诗人好象摸透了友人的心情,接着便加以详细描述:

“路通石壁尽,潦起田穟陷。”道路至石壁便算到了尽头,因为大水淹没了田野,过不去了。田里的禾苗也淹没在水中。看来来的还不是时候。“傍岭有结庐,潜潭净于鉴。闻之固欲往,久雨湿泥烂。”附近的山岭上有茅屋,山洞里还有一潭泓渊,干净明亮,潭面如镜,听别人说如此,我很想去看看,可是因久雨路面泥泞,车子也不好走,因而只好作罢。“莫陪太守车,然诺岂诳赚。遥遥桥上去,望望马犹站。畏滑不敢行,非关惜鞯。”似乎诗人为了证实自己所说的不是假话,或许也是为了友人同来观赏,也许仅仅是表现心中的遗憾,他又反复诉说路途的艰难,马车的打滑不便行走,似乎可以想见诗人连叹“可惜、可惜”感叹白来一趟的沮丧神态。

欧阳修评梅尧臣的诗说:“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此诗便是如此。开头二句便把最精彩的景物告诉你,让你来看;而还有值得看的东西诗人自己却没有看成,让你来补充,并且一再解释自己为何未能看成的原因,更诱发你一睹为快的愿望。若无“结庐”、“潜潭”的进一步诱惑,诗人会有这种遗憾吗?对于读者来说,这种遗憾却增添了前往观赏的渴望,这或许是梅尧臣希望达到的另一种效果吧?

(周家群)

〔现代散文〕 由宁国县城西行,在风光秀美的宁国至港口公路上行约10公里便是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工厂宁国水泥厂。

就在这座水泥城西南约2公里的山区,颇有声名的皖南古风景名胜点山门洞依然悠情久远地镌留着。

山门洞别称灵岩。一座不算太高的山梁横亘如城,而洞则穿山而成,俨然如古代城墙的门洞,因之得名山门洞。今天,一条简易公路穿洞而过,洞之两口处古银杏树数株,参天而立,石壁上漏缝更迭,古藤漫布而婆娑,人立其前,一种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门洞之内,宽广约六余丈,顶高逾10来米。顶穹开阔,钟乳石林立倒悬。石壁之上,留有古人题刻多处,只是年代久远,又无封闭遮挡之物,风雨的浸蚀,早已失去原有的风韵而变得隐约难辨了。只是从众多的落款处可知,这些题刻多为明、清人所为。

山门洞之奇秀,古人早有定评,所谓“天下之奇山有门,山门之奇天下无”。即是原由。查《宁国县志》,这座“石壁峭立,划然中开,俨若城阙”的天然造化,早在东晋就发迹扬名了。东晋瞿硎归隐修道炼丹,求隐静秀丽处而至文脊山中,发现姿态各异的朝阳、紫云、涟漪、枇杷、龙潭、山门诸洞,恋留下来而修身炼丹。此后,这块风光秀奇而僻静的山场再也不静了。至唐而后,文脊山建有寺庙多座,香火之盛遐迩闻名。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知宣州时,曾多游于此,其诗《游山门》中写道:“溪水激激山攒攒,苍岩腹封壁四环。一门中辟伏惊澜,造物为此良有源……”就是对山门洞状物抒情的赞语。北宋宣州大诗人梅尧臣更是频频兴游,赋诗题文,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墨客骚人,接踵不绝,遂使山门以其奇秀扬名于世。而今天,人们只是从典籍和地方志书中寻其根脉问其诗章,至于何时寺毁香断,已无可考了。

游完山门洞,令人感叹的是大自然的无穷力量,文脊山以其天工造化,生就了以山门洞为标志的美不胜收的溶洞群,确是对中华古文明的贡献;今天,它又以丰富的石灰石资源,诞生了一个规模恢宏的水泥城,滋生了宁国水泥厂、胜利水泥厂和宁国县水泥厂,以年总产二百余万吨的优质水泥支援国家建设和出口创汇,又为现代文明增辉添彩。

(潘家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