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辰《漓江螺髻》原文与赏析
罗辰
轻螺如髻秀堪餐,峰影斜连万笏寒。
秋水一江明似镜, 晓来祗照碧云鬟。
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桂林山水最美的一段,则在阳朔一段,所以又有“阳朔山水甲桂林”之说。
罗辰这诗,题为《漓江螺髻》。螺髻,原是古代妇女的发式,诗人往往用它来比喻山丘的形状,例如辛弃疾就有“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之句。不过,罗辰在诗中所写的“轻螺”,当是指在阴朔附近的螺狮山。他以螺狮山为中心,引出其他景色,把取景范围确定在阳朔一段,从中让读者领略桂林山水的情韵。
顾名思义,螺狮山就像一个圆圆的发髻,线条柔和。从发髻联想,作者索性把狮山比喻为秀色可餐的女于,它丰姿绰约,仪态万千。在她的身旁,则是诸峰矗立,尖尖的山形,有如万笏朝天,也易使人联想到在殿阶前持笏鹄立的才俊。它们那板块状的山壁,线条笔直,和螺狮山的曲线辉映成趣。诗人又说,螺狮山的山影,斜斜地与诸峰相连,于是,这一带的山峰,曲、直、斜线条和谐地搭配,构成了一个整体。它像一幅水墨画,简练清晰,又有着无穷的韵味。
罗辰用一个“寒”字,概括描述以螺狮山为中心的山景。这寒,绝非荒芜寒伧,而是指景色的平静清秀,到了极点,唐代诗人李贺在《唐儿歌》中有句云:“骨重神寒天庙器”。罗辰在《漓江螺髻》 中用的“寒”字,与李贺“神寒”的意相近。在螺狮山附近,山重水复,岚光凝碧,浓翠欲流,软风吹浪,带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凉气。这青山绿水构成的清丽秀绝的境界,也只有用“寒”字,才能恰切表达。
“秋水一江明似镜”,此句写漓江。漓江水清见底,特别是到了秋天,潦水尽而寒潭清,这里显得更加澄净。在阳光下,江水无波,静静地流淌,就像是一面镜子,光明洞澈。
诗的最后一句是:“晓来祇照碧云鬟。”碧云鬟,是妇女乌黑色的头发,它与前文“如髻”呼应,指的就是螺狮山。在早晨,晓日初临,岸边的景色自然会在河中倒影。但是,诗人在这里却戳下“只照”两字。这一来,漓江竟像是有了灵性似的,它不是什么都如实照映,而是对景色有所选择。它只让像碧云鬟般的螺狮山映在河中,似乎只有这美丽的山光,才配得上碧澄的水色。这样的写法,出人意外,但却把螺狮山美的形象,表现得十分突出。
罗辰这首短诗,前两句写阳朔的山,后两句写阳朔的水,各种意象均以螺狮山为中心,构思颇有特色。加上语言明丽流畅,其整体格调,与桂林山水秀美的意蕴十分协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