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神仙洞
位于青阳县九华山南麓距南一天门约2公里的南阳湾观音塘。有溪河经这里流入太平湖,溪上有五孔石拱古桥,洞东南向山路与桥相通。洞口在河对岸山色秀美的半山腰处。在洞口石岩上、镌刻有“神仙洞”三个大字。旧志称玉华洞,俗名前山洞。属石灰岩溶洞。钟乳石发育异常丰富,石质别致,晶莹透体,洞分上中下三层,总面积共2410多平方米,洞深数里。洞内有冰柱林立的石钟乳、石笋、石花、石柱、石蘑菇倒悬其上,石幔如层层帷幕,凝聚成半透明晶体,闪闪发光。宛如置身于水晶宫殿。大小洞厅层层,洞中有洞,洞内套洞。厅顶嵌有许多小钟乳,在灯光照射下,熠熠灼灼,如同满天星斗。分玉树阁、九华殿、乾坤殿、玉华宫、琉花园、钟鼓楼6个厅,另有玉树琼花、众仙赴会、嫦娥奔月、九龙戏珠、凤还巢、玉麒麟等景点几十处。洞中有几组大型玉柱、玉瀑、玉幔、玉球等奇异景物,在最底处岩壁上叩击,会发出嗡嗡响声,声如洪钟,回荡不绝,为其它洞厅所罕见。
〔古诗文赏析〕 神 仙 洞 明·苏万民
归云堆洞口,落日系峰头;
石叠溪尤浚,猿啼山亦幽。
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日子里,作者与同仁一道游罢洞内景观,回首看到缕缕白云象是堆在洞口,西边的落日象是系在头上,经过溪水长年洗刷的石头仿佛叠在溪上,时时闻到远处白猿的啼声,山中里得更加幽静。
诗的前两句“归云堆洞口,落日系峰头”,写的是游洞后的情景。写出景象的壮阔,气势的雄浑。作者运用极其朴素,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雨后天晴的山中云雾及落日的情景告诉读者,使我们现在读起来如临其境如见其景,感到神仙洞果然不凡。“堆”、“系”二字遥相呼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三四句“石叠溪尤浚,猿啼山亦幽。”湍急清澈的溪水把山洞的浮土和落叶冲走了露出溪底的石头,更显得水明石净,远处的白猿发出叫声、寻找自己的伴侣。古时,九华山麓到处可见白猿。
这是一首写景诗,通篇设有华丽辞句,其风格纯如一幅水墨山水画,却又是任何丹青妙手描不成的,因为诗人在写景中包含了抒情。诗里描写了两个时间片断里的两种景象,而中间隔过的时间却正是山中降雨之时。从上下景物描写中透露着作者本人感情心理的变化。首句的“堆”字本已点明是雨后天晴之时,但诗人仍嫌不足,又写道:落日系峰头”,补充前句之意,进一步喧染。第三句写溪水流之湍急。也是对前句是一个反衬,说明在诗人游览之前,此地刚下过一场雨。而在雨后天晴的大好时机,白猿也趁机出来寻找食物。它的鸣叫声衬映出山之幽静。此诗一句一景,移步换形,从“云”写起,“日”、“溪”、“猿”等,一一顺序道来,语言通俗,不事雕琢,于平谈中见新奇,寓风趣于朴实,别具情韵。
(杜根源)
〔现代散文〕 九华山南麓的舒溪河畔,有一个相传陈抟老祖在此修道成仙的神仙洞。
神仙洞口开在山西侧的山腰上,面向舒溪河。洞口不大也不奇,沿着400多级水泥台阶攀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汉白玉雕成的陈抟老祖半身塑像。入洞后穿过五十米左右的通道,前方便是一个巨大的地窟。游人顺陡峭岩壁进入窟底,眼前便呈现出一排顶天立地的巨大钟乳柱。柱后有三洞口,以其高低,命为上洞中洞和下洞。上洞里有六个大厅,玉树阁内的“玉树琼花”最为秀美。九龙殿内的“九龙盘珠”最为奇特,琉花园内的“玉宇琼楼”、“双狮洞伏”形态毕肖,叹为观止,乾坤殿殿堂高大,气势雄伟。玉华宫钟乳石之多、之奇、之妙,堪称全洞之冠。钟鼓楼厅虽只六七十平方米,钟乳石形态很平常,但若伸手敲击,钟乳石便发出不同音阶的响声,有的如钟鸣,有的如鼓响,令人心醉。中洞是一条蜿蜒曲折宽窄相间的天河长廊,廊里巨石星罗棋布,堆成各种奇特的形态。下洞至干道南北走向,通道纵横交错,洞壁为海石花结晶体,晶莹透亮。
通览洞内全貌,可用四个字概括:大、奇、险、胜。说其大,整个洞体分上中下三层,以“乾坤殿”为中心,形成二千五百余米的立式通道,洞洞相通,扑朔迷离,其妙无穷。至于“九龙殿”、“乾坤殿”、“琉花园”等大厅,各可容纳数百人,天河长廊可容纳数千人。说其奇,全洞钟乳林立,千姿百态,景点无数。有名可指的就有近百个,且个个银装玉雕,绚丽壮观,身临其境,如痴如醉。说其险,洞内地势起伏,高矮叠错,宽窄多变,迂回曲折,极为险峻。有时要侧身而进,有时须弯腰而过。有的俯看心跳,有的仰视目眩。说其胜,历史上这里就是旅游胜地。相传道祖陈抟曾在此修炼,后得道升天。文人雅士善男信女慕名而至者历朝历代不绝于途。明清两代更是香烟缭绕,游人云集。后因社会变革等诸多原因,神仙洞才逐渐冷落萧条。游罢洞府,极目神仙洞周围,峰峦叠翠,三溪河水长流不断,两岸翠竹丛林,山花水色,交相辉映,景色十分秀丽。
(吴汉卿)
〔民间文学〕 神仙洞古称玉华洞,相传汉代元封时期,陵阳县令窦伯玉,日常爱闲坐在玉华洞前溪旁垂钓。有一天,伯玉忽钓得一条白色小龙,并放之溪内。事隔20年,他在原处又钓到一尾白银鲤鱼,从鱼腹内得书信一封。原来是白龙为报答其救命之恩而密授的修练道术,伯玉得此书后,辞去县令,也不再钓鱼,每天坚持“吐纳、导引、辟谷、服食”的锻炼。“辟谷”也称“绝谷、断谷、休粮”,即不食五谷,并经常往返于黄山、九华山之间,爬悬崖、攀峭壁、采集野生的五石脂煮服。每天按时作导引活动和呼吸吐纳的行气功夫,这样坚持锻炼了三年之久,忽然有一天,一条露头不露尾的银色蛟龙,乘着滚滚白云沿着神仙洞山溪而至,窦伯玉跨上龙背,便成仙而去了。
伯玉成仙后,其两个女儿仍在陵阳居住,有一天,她俩正在神仙洞口前的山上采茶,伯玉忽然出现在女儿面前,指点了成仙的诀窍。30年后,姊妹俩也在神仙洞得道成仙。
(杜根源 整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