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戒坛松歌》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张之洞《戒坛松歌》原文与赏析

张之洞



策蹇寻山冒残暑,食宿招提已四五。

仙嶂灵湫那得逢,枉使人畜挥汗雨。

精卢雕饰为檀越,佛衣陊削见黄土。

法缘一线在戒坛,叩门先听松声寒。

横广平台五十步,穆穆护法排苍官。

黑云倒垂逾万斛,压折白石回栏干。

潮音震荡纤壒扫,气象已足肃群顽。

矫如神龙下听法,赫若天王司雷关。

十松庄严皆异态,各个凌霄斗苍黛。

一株偃蹇甘独舞,不与群松论向背。

此树百年臆可知,开皇下迄耶律代。

门内白足鸣鼓钟,年年传法欺愚蒙。

何人饱食携生具,享此万壑清凉风。

风动树开见山趾,帝畿浩浩尽百里。

长波九带萦坛来,历劫不枯桑乾水。

回望西山众精蓝,只为房锋与穴蚁。

彼法开山信有人,善踞灵奇为栖止。

定知末法三千年,法终不灭松不死。



戒坛,即戒坛山,上有戒坛,在北京西郊。据孙国敉《燕都览游志》载:“坛周遭皆列戒神。出坛西南,至波离殿前,辽金碑各一,皆波离尊者行实,有太古洞,最胜。列炬而入,百乳千螺,皆成佛像。山有极乐、三慧、朝阳、观音、庞涓等五洞。山之东南,有狮子岩,自岩而上十八折,始至戒坛。东去浑河二十里,两岸壁立,中通一径,多林木泉涧之胜,上为极乐峰。”浑河,即今永定河,自官厅水库以上为桑干河。永定河于此辟山而出,山上松柏成荫,景色颇为壮观。清代乾隆皇帝曾登此山,留下了“吉马遵山栈,寒禽乱柏林。丙峰豁开户,一水宛垂襟”(《初至戒台六韵》) 的诗句。

张之洞这首诗,妙处全在对戒坛古松的描写。开篇四句,写在残暑之际骑驴游山,一路上并不见前人所云有什么仙嶂灵湫,因此对挥汗登山颇感失望。这是一种反向走笔的写法,是为后面盛赞古松做的反衬。接下四句是过渡,先写佛寺的雕塑因年久失修已经剥落,佛门气派显得有些荒凉,后两句“法缘一线在戒坛,叩门先听松声寒”荡开一层,另辟天地。“法缘”二字,本指法缘而言,此处兼指诗人与戒坛的缘分。一路上未见可取之处,登上戒坛方觉耳目一新。此山胜境——戒坛古松,至此呈现在读者面前。“叩门先听松声寒”一句,宛似凌空劈入,来得颇为迅疾。先声夺人的松涛越过山门,使正要举手叩门的诗人一下子停下手来,悚然而听。诗人用“听”而不用“闻”,可见是神情专注的、用心地听。诗人听到的不是声音的巨细,而是声音的冷肃。一个“寒”字,写出了松声令人闻之心战的肃杀气势。清人李恒良在《戒坛古松歌》中也有“怒涛夜吼雷雨声”、“虬干拔地云阴寒”的句子,可见戒坛松涛是令人闻之心惧的。

“横广平台五十步”以下四句,写古松的阵势。在纵横五十步的平台上,古松像护法神一样肃穆地排列着,它们的浓枝密叶犹如从天上倾倒下来的万斛黑云,那气势简直能压断白石,使栏干飞转。这大概是万斛黑云般的松势与阴劲肃杀的松声使诗人在惊惧中看花了眼,听走了神而产生的感官上的错觉。

“潮音震荡纤壒扫”以下四句,写古松的气象。那潮水般涌起的松涛,音波震荡,可以扫尽空中的尘埃; 那威严静穆的气象,足以使群愚肃然起敬; 那负势轩邈的松盖,比高竞远的长枝,宛似神龙盘空临坛听法; 可那赫赫的气势却又象被震怒了的雷神降临。松生峰颠,本就有幢葆临空,龙凤翔舞的气象,加之生于神坛之上,染上了神秘色彩,就更加令人悚然敬慕了。

戒坛上的古松,棵棵凌云斗日,仪态万方,而唯有一株孤立不群,偃蹇独舞,倍受诗人青睐。诗人在这里流露了苏世独立的态度。而“何人饱食携生具,享此万壑清凉风”与“风动树开见山趾,帝畿浩浩尽百里”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戒坛的特殊情感。到此闲居,既可静享大自然的恩赐,却又在举目可望的天子脚下,这对既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又热爱大自然的静穆的诗人说,实在是令人羡慕的境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