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朝初《忆江南(选二)》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沈朝初《忆江南(选二)》原文与赏析

沈朝初

苏州好,城里半园亭。几片太湖堆崒嵂,一篙新涨接沙汀,山水自清灵。

苏州好,茶社最清幽。阳羡时壶烹绿雪,松江眉饼炙鸡油,花草满街头。

作者沈朝初 (1649-1702),字洪生,号东田,江苏吴县人。清康熙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侍读学士。著有《不遮山阁稿》; 词作有《不遮山阁诗余》二卷,其中有《忆江南》词三十余首,都是描写吴中风土人情、山川名胜。这里所选的两首,乃是赞美苏州园林和茶社的。

第一首写的是苏州园林。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旧时苏州士大夫多建庭园,既有城市山林之野趣,又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功用。这些园林模仿自然,叠石成山,流水注池,莳花栽木,并布置亭台楼阁,小桥回廊,面积不大,但玲珑剔透,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此风尚源远流长,代有名园,如东晋的顾辟疆园,唐代的任晦园池,五代吴越国钱元璙的东庄、南园等; 经过两宋金元时期的发展,到了明清时代,达到了全盛期,诸如网师园、拙政园等大小名园有几百座之夥,所以说“城里半园亭”。这一句是总赞,赞美苏州园林之盛多。下面两句分写假山和曲水:“几片太湖堆崒嵂,一篙新涨接沙汀”。太湖,指太湖石。太湖石出西山石公山一带,一种在山上,名旱石; 一种在水中,称水石,以水石为贵。因长年受波涛冲激,石皆嵌空,石面鳞鳞作靥,名弹窝。石性温润奇巧,扣之铿然如钟磬,形状以漏、透、皱、瘦为上,自唐以来一直为人所珍贵。园林中以太湖石累叠成山,其势崒嵂,高危险峻,则如锦上添花,格外美不胜收。而那穿环园林的曲水,与城中水巷相通; 当江湖水涨,一篙春水接沙汀。整个苏州城园巧林美、山明水秀。结句以“山水自清灵”绾结全篇,清灵者,清秀灵动也。

第二首写苏州茶社。茶社,即茶馆,饮茶休息、聚会和娱乐的场所。据 《吴县志》载,苏州“通衢僻地,茗肆纷开”,“十家店肆三茶室”。茶社临河而筑,妆点书画,清幽雅致。所营以茶为主,还供应各种各样的小吃茶点。正如作者在词中所写到的那样:“阳羡时壶烹绿雪,松江眉饼炙鸡油”。阳羡,宜兴别称,以出产陶器特别是红泥壶著名。所谓时壶,据《画舫记》载: 明末宜兴陶工时大彬,以制作茶壶著称。在娄东闻陈眉公(继儒) 论茶,改作小壶,为前后诸家所不能及,号称时壶。绿雪,比喻佳美的绿茶。苏州东、西山产碧螺春茶,沏时上浮白色茸毛,色泽翠绿如碧,味极醇美。词中所写的时壶、绿雪,只是泛指精美之壶和佳美之茶。松江眉饼,据 《艮斋杂说》载: 松江陈继儒 (眉公) 每事好制新样,人辄效法。其所坐椅称眉公椅,他所喜欢吃的饼被人称为眉公饼。这两句主要写苏州茶社饮食特色,充满地方风味。结句写在茶社里临窗品茗时举目观赏苏州街市所见美景:“花草满街头。”苏州栽培花木的历史悠久,苏州花市尤以明清时代为盛。明诗人高启 《卖花辞》 中有“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之句。姹紫嫣红的满街鲜花,给素有天堂之称的苏州城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和温馨的芳香。

这两首令词篇幅虽短小,但却能抓住特点,以少胜多。前一首抓住苏州山水“清灵”的特色,后一首抓住苏州茶社“清幽”的特色; 而作者则以清新之笔写出了苏州这些清丽之景,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由衷爱戴和由衷赞美之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