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葛
作者: 高海夫 【本书体例】
【原文】:
彼采葛兮(1),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3),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鉴赏】:
闻一多先生在《风诗类钞》中说:“采葛,怀人也。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所说极是。
“采集皆女子事”,这在《诗经》、特别是十五国风中,是有不少例证的。如“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关雎》)“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卷耳》)“采采芣苡,薄言采之。”(《芣苡》)“于以采蘩,于沼于沚。”(《采蘩》)“春日迟迟,采蘩祁祁。”(《七月》)等等。而且,这些从事采集之事者,除《卷耳》篇中那位似是贵族妇女外,其余大抵皆下层劳动女子。本篇中所写的这位采葛、采萧、采艾者,当亦是这样一位姑娘。全诗即抒写男主人公对这位姑娘极为热切而挚烈的爱恋之情。
抒写这样的爱恋之情,其艺术方法原是极为多样的。本篇既没有像《关雎》篇那样,借“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细小而典型的情节来传达其急切难耐之苦;也不像《蒹葭》篇那样,创造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画面,以烘托、显现他含情脉脉的痴想;更不像后世诗家词人那样,或曰:“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或曰:“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晏几道《临江仙》)写得那么曲折、细腻、含蓄,而只是以实际相别的时间本极短暂,而心理感觉却分外久长这一巨大的反差,来突现其爱恋之情的强烈。措语自然、真率、爽朗、明快,带有浓郁的民歌气息,然又言简情深,意余言外,仍有很强的表现力。“一日三秋”这一成语,至今仍出现在人们的口头笔下,存活于现代语言中,就是这首小诗艺术表现力的显证。
“三秋”一词,本可指三年,亦可指秋季三月,但在这首诗中,用于第二章,上较长于三月,下较短于三岁,当以指三季为宜。“一日不见”,由“如三岁”,而“如三秋”,而“如三月”,层层递进,情感则愈转愈深。重章迭唱,回环复沓,这原是十五国风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但每章只调换一、二字,语义并非平列,含情由浅而深,其他篇章却并非尽都如此。这种形式,在今天的民歌中仍不时可见,其渊源所自,可谓远矣。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