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
作者: 翟纲绪 【本书体例】
【原文】:
绵绵瓜瓞(1)。民之初生(2),自土沮漆(3)。古公亶父(4),陶复陶穴(5),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6),至于岐下,。爰及姜女(7),聿来胥宇(8)。
周原(9),堇荼如饴(10)。始爰谋,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11),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12),度之甍薨(13),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14)。
乃立皋门(15),皋门有伉。乃立应门(16),应门将将。乃立冢土(17),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18),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19),行道兑矣。混夷駾矣(20),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21)。子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子曰有御侮。
【鉴赏】:
《绵》是周部族史诗之一,赞颂太王(古公亶父)迁居岐周、创业兴国及文王继昌的历史。
周人自公刘由邰迁豳(今陕西彬县一带),传九世至亶父,因受戎狄的威胁,又迁居到岐山之南的周原,在这肥沃的土地上兴盛起来,营造宫室房舍,由穴居进化到室居,由原始社会逐渐过渡到奴隶社会。周民族强盛的关键,在于太王迁岐之功。后来又经其子季厉、其孙文王的惨淡经营,逐渐奠定了堪与殷抗衡的雄厚基础。所以周人把亶父看作是后稷、公刘之后,最受崇敬的祖先,极力歌颂之。
全诗分两大部分。一至七章颂亶父迁岐兴国之功;八、九两章赞文王继业之绩,从而展现出周兴于太王而光大于文王的题旨。
首章赞叹太王迁岐决策的英明和初至的艰辛;次章叙太王偕姜女亲至岐地察看地形;三章写太王确定在肥美的周原定居;四章叙太王安顿居民,规划农业生产;五章写太王领导营建宗庙;六章写筑墙劳动的热烈场面;七章以太王“立社”为例,赞美他为周奠定了典章制度。这样复杂、广阔的生活场景,表述起来井然有序、全赖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叙述,由此,“可见诗人立言之有次第”。(姚际恒《诗经通论》)
更为可贵的是,本诗描绘了日常的具体劳作场面,劳动人民的历史作用被有意无意地突现出来。岐山南麓肥美的周原上,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充满生机和创造。“乃……,乃……”的排比句式、短促有力,给人以一往无前的感觉,从节律上象征着部族事业的蓬勃兴旺。铲土、倒土、夯土、削墙,“百堵皆兴,鼓弗胜”,将雄壮的劳动场面简直写活了,再伴着“陾陾”、“薨薨”、“登登”、“冯冯”一串重叠象声词的排比,把劳动者的情绪烘托得热烈酣畅,洋溢着一种浑厚的原始美。这描述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火神赫淮斯托斯锻造盔甲的场面并列而毫无愧色!
第八章是叙事的转折点。前此七章叙岐下营建,历历详备;突然用一“肆”字承上启下,如骏马驻坡,将很多史实数语收尽。紧接用四个“矣”字句,传神地写出了文王平夷所向披靡。结尾写文王内有贤臣,外有猛将,出语不凡,给人以雄劲之美。
本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在于赋陈事实的条理性和“总体——部分——总体”的结构,以及排比的运用。特别是对劳动场面的描绘、渲染,更展现了诗人非凡的观察力和表现才能。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