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风》情诗三百首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匪风

作者: 李继光 【本书体例】

【原文】:

匪风发兮(1),匪车偈兮(2)。顾瞻周道(3),中心怛兮(4)!

匪风飘兮(5),匪车嘌兮(6)。顾瞻周道,中心吊兮(7)!

谁能亨鱼(8)?溉之釜鬵(9)。谁将西归(10)?怀之好音(11)

【鉴赏】:

本诗的主旨古今论者颇有分歧。一种论者认为这是当西周末年之际,桧国国小政乱,不能自保,桧大夫忧时感事,想念西周盛时之作。有人更具体地说,桧国迫于郑国的威势,国人纷纷逃之,这诗可能是逃难于大路的桧国士大夫所作。总之,这诗是属于乱世之音、亡国之音一类的诗。另一种论者认为这诗是桧人东游思乡之作,或者可能是从西周流落到东方(桧在周之东)的人写的。第三种论者是在同意思乡之作的前提下,指出思乡的人不是游子,而是桧国的役夫或戍卒。这三种论者各有一些道理,“诗无达诂”,当然可以有不同看法。我认为最好是从诗的内容本身去理解主旨,特别要对诗中的“周道”,“西归”两个词作仔细推敲,有些分歧之产生恐与此有很大关系。“周道”就是大路(或东西大路)。有人说“周道”除有大路之意外,还语涉双关,也含有周朝的政令的意思,只要是对“周道”一词看作双关语,就容易把本诗看作桧之士大夫写的政治诗。如对“周道”只作单一的“大路”讲,则会把本诗看作游子思乡或役夫戍卒思乡之作。关于“西归”一词,有人讲是回到西方故乡去,有人讲是恢复到西周盛世那种局面上去。如果是后者,则很容易得出桧之士大夫所作的政治诗这样的结论。我的看法是“周道”就是大路,看不出语涉双关之痕迹。西归,就是回到西方的故乡去。《辞海》文学分册(147页)对这首诗的主旨是这样分析的:“周道”是指东西大路,此诗乃行役在外的人,瞻望道途,思念故乡之作。”我觉得这样的看法是有见地的,是接近本诗的原意的。总之,此诗是一首民歌,作者是下层人民(说他是役夫,戍卒,离乱的人民都无不可)。诗人唱出了远离故乡的悲愁与乡恋的心声。

全诗三章,前两章用写实的手法来抒情,直率地吐露了背井离乡的悲苦之情。“风儿发发地响,车儿飞一样往东奔驰”,车上的乘者如果是上层人士,坐着这四轮生风的飞车远行,当然是很惬意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在回头瞻望大路时产生“中心怛兮”的悲情。诗人之所以悲苦,一定是因为离家之远,与亲人难舍难分,有无穷的牵挂;也因为置身异乡,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前程渺茫难卜。诗人怀着这种生离死别之情,乘着并不情愿乘坐的飞车东进,车越快,心越紧,愁越深,此情此景,人何以堪!诗人的身分地位也从此种境况中隐隐显露了出来。诗的第二章,易辞申意,“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那风儿打着旋,车儿跑得更轻快。诗人的感情由“怛”而“吊”,虽然字句上只易一字,看似有点重复,但诗人的悲愁却在升级,重复正是吐露心中万般难抑的愁苦的一种形式。在前两章尽情地倾吐着被迫离别故园之苦情,但没有完全被离情压倒,他在眼前仍露着一丝希望之光。“谁能烹鱼啊?大锅小锅我来办!”这里是一种比喻。给人一种别人有什么困难,我愿去帮助的印象!这一比喻的真意是为下两句张本,“如有人西归,我请他捎个平安的好消息。”这是希望,也是自我安慰,一种难以实现的自我安慰。诗人想用这种“安慰”来平复一颗破碎的心儿,却更见其真切的思乡之情。其实这正是李白诗所说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心境,与前两章的“怛兮”、“吊兮”,曲虽异,情实同。

本诗平凡中显奇特,起势突兀,写景状物具有一种速度感,有点象杜甫在《兵车行》中的句式:“车辚辚,马萧萧”一下子把读者带到了一种急迫的气氛之中,由于这种气氛的渲染,使人感到抒情主人公的“怛”、“吊”之情有了着落,因而引发人们无限的同情。诗的最后一章想象丰富,比喻新奇。诗人那渴望获得帮助和解脱愁苦之情似隐实显,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索天地,主人公的纯朴的乡恋之情,再一次撼动读者的心。可以说第三章是本诗的高潮所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