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钓鱼城·缙云山风景名胜区·钓鱼城》诗词散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钓鱼城·缙云山风景名胜区·钓鱼城》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市区北部合川县境内的钓鱼山上。其地峭壁千寻,三面踞江,景色壮丽,是以观赏古战场遗址和游览山水景色为主的风景区。南宋晚期,四川合州军民抵御蒙古军队进攻,在钓鱼山筑城,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守城军民凭藉天险,婴城固守,浴血奋战,抵御了蒙(元)倾国之师,坚持抗战36年之久,并曾于1259年7月,以击毙蒙哥汗(元宪宗),迫使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匆忙撤军的辉煌胜利而震惊世界。历代名人,如文天祥、刘克庄、杨慎、陈毅等为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章。钓鱼城是迄今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战场遗址,留有宋代城垣、城门、炮台、一字城、水军码头、天池、古井和帅府、军营、阅武场、皇城遗迹、有护国寺、忠义祠和王坚纪功碑、飞鸟楼碑、卧佛、站佛、千佛崖等文物古迹,并拥有“鱼城烟雨”、“鱼山八景”、钓鱼台、古桂树、天泉洞自然景观。这里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诗文赏析] 钓 鱼 城陈毅



钓鱼城何处?遥望一高原。

壮烈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留下了无数爱国卫家、坚持民族气节的壮烈故事。这种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抵御外侮,保卫祖国,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坚强支柱。重庆附近的合川钓鱼城,就是古代人民誓死抵抗侵略。保卫国家国的见证,古今无数名人在此留下由衷的赞叹、感慨。诗人陈毅也曾咏诗钓鱼城,歌颂古人这种感天动地、惊鬼泣神的英勇精神:“钓鱼城何处?遥望一高原,壮烈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钓鱼城在何处?钓鱼城在重庆附近合川县东的钓鱼山下。它东、南、北三面分别有渠江、涪江、嘉陵江环绕,一面靠山,地势险要,山南有大石平垣如砥,山上有天池,传说有神仙坐石上垂钓大江,故名钓鱼山。南宋后期,蒙古帝国崛起,成吉思汗的大军在欧、亚大陆驰骋。1251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登位,是为元宪宗。蒙哥欲继承祖上武功事业,先后征服大理国(今云南一带)、木剌夷(今伊朗一带)、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一带)等地。然后开始取道长江上游迂回伐宋,从巴蜀一带侧面向宋都临宋进发。早在1243年,重庆知府余玠面临元兵破蜀的严峻形势,徙合州于钓鱼山下建城,成为重庆的屏障1258年,元军分三路向宋进攻,蒙哥亲率大军进攻钓鱼城。守将王坚与全城军民面临重兵,凭借天险,在此坚守半年多,几次击退元军进攻,小小的钓鱼城竟使武功赫赫的蒙哥无可奈何,最后竟被城上炮火击伤而死于城下,迫使元兵不得不放弃进攻而撤退回兵。钓鱼城军民在敌我军力十分悬殊的困难情况下,如中流砥柱,坚守退敌,使元军不能会合而一下子消灭南宋,从而南宋统治又维持延续了二十多年,其功绩名垂青史,其精神光耀千秋。

陈毅的诗以设问开头,一问一答之间,向往、仰慕之情油然而生。后两句以议论形式高度评价赞扬了钓鱼城军民的爱国壮烈精神。千年后的游人凭吊钓鱼城,仿佛还能听到当年金戈铁马的嘶杀声,犹感古代人民忠贞爱国的凛凛民族正气。

(徐志平)



[现代散文] 出了四川省的合川县城,西渡嘉陵江,我去凭吊钓鱼城。

河床上满是鹅卵石,一脚踩下,嚓嚓直响,我们一行的脚步声竟如同千军万马一般。如此感觉,是我爱好夸张呢?还是我的神思依旧在历史书中梦游?公元1258年年初,蒙古分军三路,又开始大举攻宋朝了。在完成对四川的大包围后,蒙哥亲自统帅号称十万的主力大军,再次进逼钓鱼城。

蒙哥,武功威赫欧、亚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当时的蒙古大汗(即元宪宗),那支被惊呼为“上帝之鞭”的蒙古军队的最高统帅,真可谓是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了。不是吗?他的军队曾经三次西征,攻占了大大小小四十多个国家。若不是面对茫茫里海,以为是到了世界的边缘,蒙古军队是不会勒住战马的缰绳的。要是蒙哥也和麦哲伦一样,知道地球是圆的,蒙古军队也许要绕着地球溜马吧,就象绕着他们的那个圆圆的蒙古包一样!所以钓鱼城在蒙哥眼里,算得了什么呢。纵然钓鱼城筑在钓鱼山上,有嘉陵江环绕其北、西、南三面,但毕竟高不过海拔四百米,山的周围不过十三华里。如此区区,无非是他蒙哥铁骑下的一粒沙子。

我仿佛成了一个掉队的蒙古小兵,在去钓鱼城的路上走着想着,想着走着。突然,前头的河面上流来乒乒乒的声响。是所向无敌的统帅擂响了攻城的战鼓吗?当我走出油绿的甘蔗林的青纱帐,翠蓝的嘉陵江一下浮上了我的眼底。哦,哦!那声响原来是一支小火轮发出的。我猛地醒了:历史,毕竟已走到前面去了。

钓鱼山扑进了我的视野。好山!峻险雄奇,拔地倚天,巍巍然屹立江边,颇象一条大金鱼,头入水,尾倚地。面对那片曾被马蹄和箭矢翻耕过的土地,深感死亡和荒芜并不属于今天。山脚下那一块一块甘蔗田,真是翠的了不得,娇的不得了,活象一面面使人亢奋,使人激扬的生命的大旗在飘展。而给人浮想联翩的则是半山间的连绵的柑桔林,那一个个历暑经霜的金红硕大的果儿,不就是山民们一颗颗万劫不移的心吗!我沿着一条五尺余宽的石板路,拾级而上。行进中,真有“蜿蜒鸟道,侧目骇而神惊:嵯峨鸡头,举足虑其失次”之感。然而,我的情思也就扶摇直了上。呵,我在登攀着我们民族自豪感的又一座的高峰。

快到山顶时,有个屹然石壁,面襟江流的关隘。隘口有匾,书《护国门》。关上有楼,楼联一副,格外起眼:

世界名城曾闻上帝折鞭处 蜀中胜概遥想当年独钓时

长长的联字似鞭,抽动了我的“遥想”:当年钓鱼城的主将王坚率领三千多官兵与十万百姓,“婴城固守,百战弥坚,节义为蜀列城之冠”。到了1259年的9月,王坚又率军多次夜袭蒙军营地,使蒙军夜不安枕,人人自危。加之川中夏旱,蒙军疾疫流行,缺粮缺水,胜利不可期,实可谓师老刀疲,士气大为沮丧。6月5日晨,蒙军前锋元帅汪德臣单骑于钓鱼城下高喊:“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宜早降。”那知话音刚落,就被城中发出的飞石击中,回营后死去。蒙哥大汗得知汪德臣死讯后,怒不可遏,亲自下令在钓鱼城新东门对面的脑顶坪高地上筑台,了望城内情景以便决战。7月21日,蒙哥亲临台下指挥了望。那知王坚早在蒙军筑台时,便于新东门城垛处造好了炮位。当蒙哥出现在脑顶坪时,钓鱼城中石炮轰鸣,蒙哥当场重伤。

第二天,王坚又令人以鲜鱼面饼投掷城下的蒙古军队,并写信给蒙哥:“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城)亦不可重也。”以鲜鱼面饼为攻击的擂石,可谓古今中外战史上的罕见现象。这种“新式武器”虽然不曾打伤蒙古军的一兵一座,却打碎了侵略者以为钓鱼城中缺水断粮的幻想。蒙哥见此,原定的长期围困的战略部署,骤然化为乌有。于是又气又恼,伤痛迸发,不久就死于钓鱼山下(一说是死于重庆北温泉)。

蒙哥大汗死了,蒙古铁骑兵是不可战胜的这个神话也死了,上帝之鞭折断了,合川解围了,南宋王朝也解围了,不,整个世界也解围了。因为蒙哥死后,正在进逼鄂州的忽必烈立即悄悄与南宋宰相贾似道议和停战,然后会合攻打潭州的兀良哈台撤回蒙古,争权夺位去了。同时,在西亚远征的旭烈兀也闻风撤回蒙古,挥戈回入争夺大汗皇位的斗争。所以说,钓鱼城战斗的胜利,间接保护了欧亚古文化免遭毁灭性的破坏,也给了受压迫的奴役的欧亚各族人民的一个复苏的机会。

过了护国门,路旁不少摩岩石刻诗文。烙于记忆中最深的,是一条署名为县人的题字:“江流千古,民族千古。”再往前走一会,便到了护国寺。寺门外右前方,有一块凌空突出的巨石,便是有名的钓鱼台所在。明朝巡按谢士元《游钓鱼山诗序》说:“世传有巨人坐钓其上,插竿之迹犹存,故名。”台下,有凿于宋代的一尊卧佛,佛身长三丈六尺,是就整个岩壁雕凿而成。加之佛侧的“一卧千古”的刻石,知临其境,禅味十足。正在寺门前劳作的石匠讲,护国寺前面,原来有一座刻有明朝人李作舟所书的“独钓中原”的石牌坊,前些年给毁了。

紧邻护国寺有一所学校,校园里有株桂树,高六、七丈,两人方能围抱。一教师主动前来介绍:“这钓鱼山上,还有八处城门,还有一字城墙,水军码头。上有阅武场,下有喊天堡……”

“何谓‘喊天堡’?”我们又不解了。

“喊天堡有二处,”那教师说起兴头,有点儿手之舞之了:“钓鱼城下镇西门有一处,新东门有一处。一处是被打伤的蒙古前锋元帅汪德臣伤痛喊天之处,一处是蒙哥大汗伤后气愤喊天之处。”

“好,好!喊天堡这名字取得好!”我们心头油然生起一阵狂喜。想必,我们祖先七百年前获胜时的快感,传递来了。

(杨永年)



[民间文学] 很久以有,渝州住着母子二人。母亲年老多病,与儿子王小二相依为命。家中一贫如洗,盖的是巴上重巴、补了又补的老棉絮,穿的是巾巾吊吊的刷把裤。

这年夏天,王家已有两天无米下锅,老母饿昏在床上。王小二呢,还在一个土地庙中躲雨,等着给人下力,等呀等呀,不知怎么就睡着了。忽见一个又矮又小的白胡子公公对他说:“今晚半夜子时,有两个小和尚,手提金竹寺灯笼走来,你跟着去自有好处。”说完就不见了。

等到了半夜,果然见两个小和尚打起一对灯笼走来。王小二急忙悄悄地跟在他们背后面,直下磨儿石入江。奇怪,那江水自然分开了。再朝前走去。一道整齐的石梯,直通上一座大庙。庙门上斗大的“金竹寺”三个金字,十分耀眼。进得庙内,灯火辉煌,一个老僧正在高台打坐念佛。他见小和尚后面跟着一个人,便问道:“你到这里来做啥?”

王小二说:“我因几天没找到活路,无钱吃饭,老母亲病饿在床,特来向师父讨点米饭,望师父慈悲!”

老和尚听了,便令小和尚端出饭来,递给王小二。王小二端着饭不吃,像个木人。老僧问他为何不吃,王小二说要留给老母亲。

老和尚暗暗称赞,和颜悦色地问道:“你还要什么,就说吧。”

王小二摇摇头,表示什么也不要。忽抬头,隔窗望见庙后一丛丛茂竹,便开口道:“师父,我是个下力人,竹子侄还用得着,我想砍根回去做扁担。”

老和尚便叫小和尚带他到庙后去,砍了 一根小金竹。

王小二要走了,老和尚又送他一个金灿灿的小狮子,并说:“你今后要什么,只要轻轻地敲三下狮子头,就会有了。”王小二十分欢喜,拜谢了老和尚,用衣兜兜着饭,带着金狮、金竹回家去。

从此,王小二没有活路时,就将金狮子敲三下,家中缺什么,就有什么。母子俩再也不缺吃缺穿了。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久,被渝州姓谭的州官知道了。便差人将王小二带进州衙关进狱中,没收了他的金竹扁担,还逼他交出金狮。这时,恰逢州官的女儿秀娟出外归来,一见王小二人才出众,爱慕之心立起,便向州官说道:“听人说,此人是个孝子。不如我同母亲去到他家,劝他娘交出金狮,岂不更好。”州官答应了。秀娟就派侍女给王小二送药送食,照料备至。同时与母亲一起来王小二家中,向王母倾吐了自己的心意,临别时还送她银钱度日。

不料王小二得宝之事,又很快传到京城。皇上传旨,命他三日内献宝入朝。

入夜,秀娟同丫环来到狱中,将金狮子交给王小二说:“相公,事不宜迟……”秀娟如此这般在他耳边说了一番。王小二见她生得清秀美丽,对自己真心实意,又见九头金狮印在手,就依计而行——将全身衣服与秀娟互换,男扮女装,跟着丫环从后门逃走了。

那王小二按照秀娟算计,边走边等,总不见秀娟赶来。这天,他来到了京城,呈上了九头金狮印。秀娟化名覃秀川,随后赶来,也将金竹呈献皇上。考宫谭尚书一一验过,奏明皇上,次日悬榜题名:进宝状元王晓尔,进宝榜眼覃秀川。叩拜老尚书后,他二人便奏请告假还乡,并定于九月初九在渝州完婚,然后返朝供职。谭尚书也要回渝州过八十大寿,于是便率领两位进宝郎君,一行浩浩荡荡、旗锣轿伞,径向渝州而来。渝州州官得知老父与新科进宝状元、榜眼来到,下令全城张灯结彩庆贺,州衙之内,吹笙鼓簧,大摆筵席。一见之下,才知覃秀川就是自己的女儿,进宝状元是王小二,御赐婚期九月九日——老尚书八十大寿之期,真是喜上重喜。消息传出,渝州的三街六巷,家家户户都贴上大红喜字,喜报九月九日,新科进宝状元和进宝榜眼完婚志喜,谭尚书八十大庆。州官大喜过望,解开宦囊,设席州衙,无论军民人等,一体同欢。

这重重喜庆,州人奔走相告,互道:“重庆”,唯愿今后官民永远和谐。从此,渝州就改称重庆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