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蒲圻赤壁》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蒲圻市西北38公里处,长江中游南岸,隔江与洪湖乌林矶相望,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赤壁之战”而著称于世。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亲率20万大军,挥戈南下,意欲扫平江东,一统天下。孙权、刘备为了拒曹求存,结成军事同盟。两军遇于赤壁,联军面对数倍于已的曹军,先施诈降计,后借东风巧用火攻,大败曹军。从而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成为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古战场遗址由赤壁山、南屏山、金鸾山组成,面积2平方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赤壁山险峻而雄伟,似一把利剑直插江心。在在临江那面陡峭的崖壁上,有各种题刻、印记、诗赋和画像,其中尤以石刻“赤壁”二字最为壮观醒目。二字各长150厘米,宽104厘米,相传为周瑜所书。“赤壁”二字上方刻有高1.2米的“鸾”字道教符号。赤壁山头建有“翼江亮”、“望江亭”、“周瑜石雕像”、“赤壁大战陈列馆”等景观。与赤壁山毗邻的南屏山,上有“拜风台”,又名“武侯宫”,相传为诸葛亮“借东风”处,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1936年重建。宫内正殿上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的全身像,个个线条流畅,形态丰富,栩栩如生。武侯宫左右侧分别建有“赤壁碑廊”和“赤壁文物陈列室”,陈列有“赤壁之战”时的出土文物二千多件。南屏山向东不远处有金鸾山,相传为赤壁大战时,庞统夜读兵书,巧献连环计之处。后人为纪念他,在此修建了“凤雏庵”,庵内塑有庞统披甲坐像。庵前有一株几人合围的千年古银杏树。
〔古诗文赏析〕 赤壁歌送别 唐·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这首“赤壁歌送别”是李白由巴陵至江夏舟过蒲圻时写的。
第一句“二龙争战决雌雄”点出了赤壁之战交战双方的严重对峙,势不两立。双方势均力敌,互不相让。“二龙”指曹军统帅
曹操和孙刘联军统帅周瑜。在中国古文化中,把杰出的英雄人物称为“龙凤”,作者在此把曹操、周瑜均称为人中之“龙”,可证明作者还是比较客观地评价曹操的。“决雌雄”就是分高下,定胜负。这一战非同小可,要么曹操挥师南下,扫平江东,使周瑜他们成为阶下囚。要么孙刘联军大胜,曹操败北,天下三分。全句七字,采取直叙的手法,渲染出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态势。
第二句“赤壁楼船扫地空”,单刀直入点出了“决雌雄”的结果,曹操大败,楼船被孙刘联军破坏无余。“楼船”指高耸的战船,当时“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孙刘联军“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用诈降计,烧掉了曹军的全部战船并延及岸上军营,孙刘联军乘胜出击,曹操只得引军北还。
第三句“烈火张天照云海”是第二句的进一步深化,形象地描绘出楼船被烧毁时,烈火遮蔽了天空,照亮了云海的壮烈场面。“张”是“遮蔽”的意思,不用“遮”而用“张”,是形容火的动态,火势漫延、扩张,更突出了火的猛烈。赤壁之战的这一把火影响很大,流传久远,至今蒲圻一带的人们都认为,原来的“石头口”之所以改叫成“赤壁”,是因为当年烧船的战火映红了南岸的石壁而得名。
第二、三句气势雄浑,状物写景极其恢宏,既有实写,又有虚写,使人如临其境,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写法。作者真不愧是大手笔!
第四句“周瑜于此破曹公”,写出了战争的结果,周瑜大胜,曹操大败。“此”点出作战的地点在赤壁;一个“破”字道出了周瑜的雄才大略,足智多谋。作者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平铺直叙,似乎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但字里行间,流落出了对周瑜这位英才俊发的年轻统帅的赞颂,也流露出了对曹操这位一世之雄失败的惋惜。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里采取的是客观主义立场描写这场战争,他不像有的诗人咏赤壁那样,大骂曹操什么“丈夫不学曹孟德,生子当如孙仲谋”,什么“可叹奸雄不自量”,而仍尊称曹操为曹公。我们说,不能用成败论英雄,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打了败仗,但他在历史上仍不愧是一个英雄。
全诗仅28字,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气势豪迈,是歌咏赤壁的众多诗中一枝独秀的奇葩。
(吴纯法)
〔现代散文〕 赤壁山,如横空出世的鲲鹏,展翅扶摇,激起层层浪花;如战马扬蹄,欲踏碎长江万里烟波;如一柄倚天宝剑,欲斩断浩瀚江流。从赤壁山溯江西上,可达八百里烟波浩渺的洞庭湖;顺流东去,则与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弥野相望。这里水陆交通便利,进可争蜀中天府,退可守三吴广袤,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
往事越千年,赤壁之战的漫江浓烟早已消散,冲天大火也久已熄灭,但青山壁立,日月依旧,处处陈迹,犹供凭吊。那临江悬崖深深镌刻的“赤壁”二字,历经千年风精月华,至今更显灵秀。这二字各长150厘米,宽104厘米。据《湖北通志》、《蒲圻乡土志》等方志记载:相传赤壁之战大胜后,周瑜楼船靠近矶头,摆酒庆功,舞剑赋诗,并挥剑在悬崖上深深地刻下这两个遒劲的大字。悬崖上,还镌刻有历代游人的诗赋。另有一个斗大的篆体“鸾”字,据考证乃是唐人所书。
当你漫步赤壁矶头,早有一座六柱六角的小亭飞入你的眼帘。这座飞凌于壁山临江绝壁顶上的小亭,名曰“翼江亭”。此亭以赤壁、铁山如金鸾两翼而得名。相传此处为周瑜破曹时的哨所。在此凭栏远眺,隔江乌林郁郁苍苍。乌林系当年曹军的大本营,至今还留有“曹操湾”和曹军伤亡过半的“红血港”、“白骨塌”等遗址。俯瞰大江东去,惊涛拍岸,令人有如身立楼船,横江截击之感。
翼江亭上有一副对联:“江水无情红,凭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厄言、兴霸良策;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犹怀想周郎身价、陆弟风徽。”这副对联把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读之令人神思高远,回味无穷。据《三国志·吴志·甘宁传》载:甘宁,字兴霸,原为江夏黄祖部下,因感黄祖无有鸿鹄之志,遂弃暗投明,归于孙权麾下。一日,孙权大会文武,甘宁向孙权献取江夏为根据,进击守荆州之策,遭到张昭(字子布)的强烈反对。经过一场论战,甘宁说服了孙权。不久,甘宁领兵击败了黄祖,“尽获其士众”。上联便是以这一史实赞誉孙权善用良策。下联称赞孙权在两次面临危局时,能重用周瑜、陆逊等青年将领,始得国家安宁,民众安居乐业。
离开翼江亭,登上山顶,到望江亭。此亭碧瓦红柱,日晖水映,色彩艳丽,相传东吴先锋、老将黄盖曾在这里了望北军,进而献火攻诈降之策。
与赤壁山紧紧相连的是南屏山。传说当年诸葛亮披发仗剑,步罡踏斗,向天帝借东风的祭风台就在这依傍江滨的南屏山上。南屏山是一堵绿色的屏风,一年四季葱翠浓郁,风景如画。踏着上山的石阶,穿过枝叶茂密的树林,在青松环抱、绿树掩映之中,有一座二进殿的建筑,叫“武侯宫”,亦名拜风台。宋代,这里还建有“公瑾庙”,庙下有“烈火岗”古迹。
在武侯宫左侧,有著名的赤壁碑廊,刻藏古今文人凭吊古战场的诗文,共25块名碑。这些碑刻,有行、草、篆、隶诸体,件件精雕细刻,堪称佳作。
拜风台右侧是赤壁文物陈列室,存有在赤壁出土的东汉、三国时的刀、枪、剑、戟、镞、斧、钺等1000余件,并有大量的三国东吴铜币,如“大泉当千”、“大泉五百”、“大泉当十”等,还有“半圆方枚神兽镜”、“丛列神善镜”等铜镜。1976年春出土的两件铜弩机中,有一件出自东吴大将吕岱部将、都尉陈文和墓中,至今表尺、射程标仍清晰可辨。
周郎赤壁,是汉江地区三国旅游一条线的著名古迹之一。这里有众多的遗址遗物,可供你追古思今。
(冯金平)
〔民间文学〕 柳山湖东岸的长山嘴,在赤壁之战时,是周瑜的中军帐。山顶上有一块蛮大的石头,传说是周瑜当年的磨剑石。
那一年冬月甲子日,诸葛亮果真借来东南风。周瑜见出兵的好时机到了,连忙调兵遣将。蔡中、蔡和是曹操派来的两个奸细,时时都在探听军情,暗中往曹营通风报信。如今见周瑜部署军马,料想要打仗了,却又难以确定,生怕谎报回去,会误了大事,便试着向周瑜打听:“都督,东吴兵强马壮,粮草也很充足,人们都急着打仗立功呢!我们兄弟也恨不能马上杀进曹营。”“立功的时机到了,我正要重用你们。”周瑜见左右闲杂人员太多,向他俩使个眼色,又说:“出去一下吧,我有要事和你们商量。”
他们出了中军帐,进了树林,沿羊肠小道到了山顶上。蔡中、蔡和见这里僻静,没有别人,断定是要谈军机大事,暗暗高兴。不料周瑜忽然拔出剑来,这下,他们以为周瑜弄清了自己的底细,要亲自动手杀人,不由心里一惊,脸变了色,也想动手拔剑,准备拼杀。周瑜看在眼里,没动声色,只是对着一块山石磨起剑来。他边磨边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天晚上就要大破曹兵,我要重用你们。”
蔡中、蔡和这才放下心来,进一步套周瑜的话:“我们熟悉曹营,都督想知道那里的什么情况,都能说个清清楚楚,不知道你是不是用得着我们?”周瑜没有回答,只是用力磨剑,直磨得闪光发亮,才住了手。他直起腰来问他们:“听说曹营的战船都连了起来,是吗?”蔡中、蔡和也不隐瞒,还吹嘘说:“简直成了水上营寨,实在难攻得很哩!”
周瑜见他们得意忘形,不由哈哈大笑:“我要是放一把火呢?”他用手朝树梢一指,又自语道:“好大的东南风!这是天助我也。”蔡中、蔡和吓得几乎叫出声来:天呀!这时候要是真用火攻,战船肯定会全部烧掉,那还得了!必须把这个重要军情报回曹营。便故作镇静说:“火攻必胜,我们愿作先锋。”两人准备告辞。周瑜大笑了三声,说道:“慢着!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重用你们二位。”蔡中、蔡和连忙跪下,说:“谢都督抬举,不知有什么差遣?”周瑜走近他们身边,说:“我要借二位的头,试我的剑;借二位的血,祭我的旗!”手起剑落,二蔡的人头落地。赤壁之战就随着开始了。
周瑜磨过剑的那块石头,后来就叫周郎石。
(韩致中 冯金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