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李梦阳·秋望》诗词原文|题解|赏析|配图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词·李梦阳·秋望》诗词原文|题解|赏析|配图

题解

《秋望》这首诗写于弘治十三年(1500)。当时李梦阳任户部主事,曾奉命犒榆林军,所到之处都显出大战即将来临的景象。诗人不希望再看到大动干戈,战火连绵的场面。对当朝用兵不当,指挥失利产生强烈的不满。诗人写这首诗一方面描绘山河的壮丽,另一方面也盼望能有良将保家卫国,早日平定边患的愿望。

原文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释

①汉边墙:秦汉间所筑长城。明大同府西北有黄河、长城,时为明与鞑靼政权的分界。 ②客子:作者自称。壕:通濠,护城河。野马:指秋风吹起的尘埃。 ③韬箭,盛箭入套,表示带弓箭出征。天狼,星名,古人以为主敌入侵。 ④飞挽:急速运送粮草的车马。 ⑤朔方:这里泛指北方边境。 ⑥郭汾阳:唐代名将郭子仪,唐玄宗时曾任朔方节度使,唐肃宗时升任中书令,进封汾阳王。

赏读

《秋望》这首诗描写了战争的阴云笼罩下的塞上风光,抒发作者对社稷安危的忧虑,诗人题中的景是“秋”,点明了时间,不免带有凄凉之感,作者望中所见,望中所思,作为炎黄子孙,国家有难又怎么能不动心呢?

这首诗前两句“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诗人登临眺望的地点,很可能是在黄甫川堡。边墙之景首先映入诗人的眼帘。次句写秋雁南飞,诗人在描写黄河边上的景物“秋风雁几行”的同时,巧妙地渲染了秋天悲凉的气氛,也使诗的境界愈见空阔、苍凉,为全诗悲凉慷慨的情感奠定了基础。诗的三四句写出了准备作战中的士卒与将军,这两句写出了训练场上将士们的活动,他们(含诗人)虽然离家在外,但他们情绪饱满、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令人赞叹,这里诗人用“客子”与“将军”对举,充满对士兵与将军的崇敬。又用“射天狼”来暗示用战争制止战争,实现保国安民的崇高理想,可见诗人盼望天下太平。

诗中的第五六句,诗人把视线从将军的训练场移开,写在黄河渡口见到的景象,诗人用时间、地点转换的方法把目光从熙攘的黄河渡口移动到洒满月光的清冷的古战场上。诗人由黄河古渡展开丰富的想象,以致联想到前人战场杀气,可现实中又亲眼目睹一个横卧着的“冷战场”。不觉诗人的悲凉之感从心中而发。诗句偏偏又恰如其分地用了一个“冷”字,不但描写出古战场的清冷与寒冷,也把诗人对战争产生的“冷”意烘托在读者面前。最后两句,作者抒发对良将的渴望之情,对郭子仪的敬佩。诗人把上面见到的战场情景,由望中见景,转化到对良将的渴望,不难理解到希望朝廷能重用人才。诗人深知,战斗的胜败,主帅起着决定性作用。他想起唐朝被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他曾在北方英勇善战而又足智多谋,令人敬佩。诗人感慨当时将领中没有郭子仪这样的人物,因为平庸、不勇敢、武力不强者居多,这样,诗人为战争的前途担忧,所以在《秋望》这首诗中诗人呼唤像郭子仪这样足智多谋的人物出现。从诗句中盼英雄,希望战争不再重来,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不愿再看到山河破碎、刀枪相向。

这首诗在风格上苍劲有力,感情上慷慨悲凉,全诗紧扣“秋望”二字,诗中写景,“望”中所见,用“秋”景之凄凉,又“望”中所得,使这首诗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感受到明代边关战乱的情景,体会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