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鹧鸪天 半死桐》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1?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2。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3。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4!
【释】
1.阊门:今江苏苏州西门。《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一《苏州吴县》:“阊阖门,吴城西门也,以天门通阊阖,故名之。”
2.梧桐半死:喻丧偶。唐·白居易《为薛台悼亡》诗:“半死梧桐老病身。”此指连理梧桐,死掉一半,一半犹生。头白句:喻年老丧妻。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载徐月英送人诗:“惆怅人间万事违,两人同去一个归.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鸳鸯相背飞!”此用其意。
3.原上草: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旧栖:指故居。陆友《砚北杂志》卷上:“贺方回故居在吴中(苏州)升平桥,所居有企鸿轩。”
4.“谁复”句:谓妻子生前常为词人挑灯补衣。贺铸有《问内》诗写此。
【译】
再次经过苏州时已万事皆非,
当年你我同来,为何不能同回!
而今我已是半死的梧桐久历风霜,
发已斑白,却像是失伴的鸳鸯孤独地飞。
高原上的草,刚刚失落了闪光的露水,
生命短促,旧居、新冢都使我眷恋依依。
独卧空床,静听着那敲打着南窗的雨滴,
唉!再也不会有了,看着你,挑灯补衣。
【评】
此为悼亡夫人赵氏之作。词人58岁时致仕后退居苏州,重过阊门而万事皆非,以当年与夫人曾在此小住而夫人病卒于此,睹物思人,遂成此回肠荡气之作。
首句“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以赋体直陈心曲。情之深切者,多无暇于比兴形容,心之所感,非直陈而出不可。然后,方可徐徐道出:“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转以比兴手法,出之以形象,然皆有深切体验者。“半死”之“梧桐”、“失伴”的“鸳鸯”,由无数沉痛滋味凝炼而成的词人自我之意象,孑然独立,失伴蹒跚之状如在目前。
换头以草露易干为喻,叹息人生之短暂,拓展其心理感受的深度与宽度。古乐府《薤露歌》:“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结句“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以当日之一种生活场景出之,则无数场景包蕴于内。以今日之“空床”对比当日“夜补衣”,更兼以南窗细雨,令人不忍卒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