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研究《诗思词意的生成及其永恒价值》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毛泽东词研究《诗思词意的生成及其永恒价值》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毛泽东诗词大多取材于他亲身经历的革命实践。毛泽东一生的经历也是中国革命的经历,在他的身上蕴藏着中国革命的全部真髓。正像周恩来说的那样:“毛泽东是在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巨大人物”,他是“从人民中生长出来的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是跟中国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是从中国近百年来和五四以来的革命运动、多少年革命历史经验教训中产生的领袖。”(《学习毛泽东》)他既对火热的基层生活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又对中国革命全局发展有完整清晰的把握和了解。毛泽东是一位百世旷出的文武备全的伟大人物,与历史上的一切诗人相比,没有谁能像毛泽东那样,既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又能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他的实践即他亲身的经历是他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六十年代与国际反华势力的斗争不能不说是晚年毛泽东的一个伟大实践。这场斗争虽然不是拿着枪杆面对面地搏斗,但是精神和意志的较量也使斗争达到了异常尖锐激烈的程度。诗人站在斗争前列,领导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同苏联赫鲁晓夫集团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这一时期也是他创作高峰时期。广阔的社会斗争和生活实践,为毛泽东提供了广阔的题材和丰富的内容。

题材的选择不仅受到诗人生活经历和生活空间的制约,同时更决定于诗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个性。毛泽东是中国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最优秀、最忠诚的党员,也是中国最能热爱人民的人民领袖。他有最深厚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感情和最进步的革命人生观。毛泽东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自觉地选取了那些反映革命斗争或与革命有关的题材。毛泽东的感情始终不曾脱离过人民群众,他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别林斯基说过:“越是优秀的诗人,越是属于他所生长于其中的社会,他的才能的发展、倾向、甚至特性,也就越和社会的历史发展紧密地联系着。”(《别林斯基论文学》第22页)综观毛泽东的诗词,他描写最多的是革命战争时期的军事题材、社会主义时期的建设题材和中国共产党人与国际反华势力斗争的政治题材。这些都是有关中国革命历史的重大题材,是人民群众具体的社会生活题材。人民群众是毛泽东诗词歌唱的最重要对象,是诗词的主角和中心,而诗人描写个人生活的题材却很少。这是毛泽东革命的人生观和审美观的一个反映。与此相应,毛泽东以他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抒发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强烈愿望。可以说无产阶级的“大我”和诗人个性的“小我”在毛泽东身上高度和谐地统一起来,并且是独一无二的。毛泽东是一位造诣精深学识博广的革命家。他的审美观既有艺术家的丰富细腻,又有革命家的深邃高远。毛泽东从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生活中发现了美,革命的斗争生活也给毛泽东带来无限的诗情。这些重大题材也唯有这些重大题材才足以表达他超群出众的崇高心灵与豪情壮志。“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可以说是毛泽东诗词题材的总括。以中国革命为核心的重大题材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革命性,是毛泽东所提倡的“革命的政治内容”的必然选择。伴随着这些重大题材,毛泽东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及其辉煌的胜利。这可以说是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总的主题。

毛泽东自觉地把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他的思想感情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急剧变革的时代造就了毛泽东,毛泽东也造就了一个新时代。毛泽东诗词形象地反映了这两个方面。毛泽东诗词思想内容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也与毛泽东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个性有密切关系,是诸因素综合形成的产物。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内容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也在毛泽东诗词有所体现。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所处的是动荡不安的黑暗社会,外族侵略和周围人民的苦难都使他感到自己责任重大。这一时期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内容重点是对黑暗社会和权贵人物的否定和批判,抒发了他自己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和抱负。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后,毛泽东致力于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他的诗词思想内容主要是描写和反映人民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抒发他对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自豪和赞美之情。他的理想也与中国革命的目标融为一体,即消灭反动敌人,建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他热情地赞美新中国成立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时期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描写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一是表现中国共产党人与国际反华势力的斗争。在描写社会主义建设的诗篇中,诗人通过古今对比,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热情地歌颂了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并表达了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强烈愿望。在描写与国际反华势力斗争的诗篇中,诗人集中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敢于斗争的精神。由此可见,毛泽东诗词内容的变化与中国革命的发展保持相同的节奏,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在这些变化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因素,那就是他对中国革命的坚定信念和炽热情感,那就是他对人民群众一往情深的热爱和赞美,那就是他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是他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自主抗争的意志以及投身实践的现实品格。中国革命的斗争实践和他执着的实践精神给他的作品带来了现实主义内容,而他的诗人气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中国革命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又给他的诗词带来浪漫主义情调。他的诗词内容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

毛泽东是一位历史意识和哲学意识很强的人。他读得最多的书是历史和哲学方面的书籍。他一生从未停止对历史和哲学的追求和探究。他对历史的理解在《贺新郎·读史》中得到形象的反映。他的历史意识中也包含着深刻的情感因素。“一篇读罢头飞雪”,他猛烈地抨击了反动统治阶级的神圣谎言,并热情地赞扬人民群众是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这种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唯物史观表现在毛泽东身上,是他对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的信赖、崇拜、鼓动和赞美。毛泽东深沉的历史意识使他不停地把自我放在历史长河中自觉反思,并且闪烁着不断超越历史、超越自我的思想光芒。青年时代他“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年时代他坚信“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晚年他更是经常回顾和总结自己的一生。他的思想精灵在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来回穿梭,给他的诗词带来了深沉的历史感。

如果说毛泽东的历史意识包含着浓厚的情感因素,那么他的哲学意识更带有他迷人的个性魅力。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的那样,毛泽东一贯用运动变化观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以及人类历史。在毛泽东诗词中,万事万物无不在“动”之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更不要说那些反映人类活动的诗句了。“动”的宇宙观使毛泽东诗词的画面具有强烈的流动感。因此,“鹰击长空”绝不止是对鹰的实写,“山舞银蛇”也决不止是拟人的手法。“动”也包含着抵抗斗争的力量,它是矛盾、对立、冲突的结果。毛泽东甚至把斗争看成是人生的义务和天职。因此,回避矛盾,放弃斗争都不是革命者应有的态度,革命者应当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自己,献身于人类解放的正义斗争,这乃是人生最壮丽的事业。毛泽东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发现了斗争中蕴含丰富的人生和美学价值。“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就是为什么毛泽东诗词几乎每一首都要写到斗争的哲学基础,也是毛泽东为什么热衷留恋于斗争的哲学基础。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毛泽东建国后的作品常常提到过去革命战争时的斗争生活。毛泽东将这种人生哲学和美学精神注入他的诗词,便一扫中国传统诗词中那种隐忍不发、外收内敛的儒生习气,那种对于斗争的激情热望体现着诗人桀骜不驯、壮志未酬,随时准备搏击的豪迈气概。矛盾的对立性产生斗争,毛泽东从这一点出发,认为对立性就是压抑,人的革命性、斗争性和进步性都是由压抑产生的。青年毛泽东对泡尔生那句“无抵抗则无动力,无障碍则无幸福”极为推崇,称之为“至真之理,至彻之言”。(《〈伦理学原理〉批语》)所以,毛泽东诗词中描写在压抑下奋起抗争的景象随处可见。而且当外界的环境压力越大,他就越显得亢奋激昂。这其中充满了自主抗争、向强者挑战的反抗意识。

任何革命和斗争从来都不是个人的事。无产阶级革命和斗争更是如此。个人的力量再伟大,也只能在集体中才能发挥。毛泽东一贯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和力量。早在五四时期他就提出“民众的大联合”。注重组织力量,要求通过政治思想工作使个人统一于集体、服从于集体、献身于集体。这也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为什么人民群众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原因。毛泽东坚信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是伟大的、不可抗拒的,它作用于世界的结果也必然是伟大的、不可抗拒的。因此,毛泽东诗词中表现人民群众的斗争总是那样波澜壮阔、势不可当。斗争是残酷的,革命的战争也是如此。它有失败、死亡、流血、恐惧和痛苦等等,但毛泽东诗词舍去了这一切令人沮丧和不快的现象,而用满腔热情的语言表现了革命斗争的胜利、力量、勇敢、崇高和壮美。毛泽东诗词创作实践了他在《讲话》中所阐释的“暴露与歌颂”的艺术主张,它确实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在过去的革命斗争中,它鼓舞了革命人民的斗争勇气和胜利信心。在今天,读他的诗词依然能使人激动和感奋。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的两个思想巨人,毛泽东和鲁迅代表着现代进步知识分子所走的两条方式不同的道路,也呈现着两种不同的心态。在致力于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思想革命的道路上,鲁迅深感自己的孤独和寂寞。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超前性,使他的心灵一直笼罩在“吾行太远,孑然失其倡”的寂寞和悲哀之中。他的作品忧思深广,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否定。毛泽东走的是鲁迅所说的“疗救者”的政治革命的道路,他的思想也具有深刻性和超前性,但毛泽东诗词中没有鲁迅那种寂寞感和孤独感,没有鲁迅作品中那种深沉的忧患意识。毛泽东的诗词对于社会批判和否定的内容从量上说远远不及对革命的赞美和肯定的内容来得多。这些内容体现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坚定信念和自豪感,体现了他一贯的豪迈气概和浪漫情怀。从读者接受的美学效果上说,鲁迅的作品是令人警醒的,而毛泽东的诗词则是催人奋进的。

毛泽东,这位时代的骄子,人民的救星,他曾经被奉为万人仰慕的神。他的著作包括他的诗词在内的一切,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人们神圣的歪曲。而今神话破除了,人们从那些大大小小的流行文字中,看到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和他那与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不可否认,这是有人情味的,也是使人感兴趣的话题。然而人们似乎忘记了,毛泽东是一位普通的人,更是一位伟大的人。“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还是让我们一起多读一读毛泽东的诗词吧,毛泽东每一首诗词都是窥视他个性的窗口,是理解毛泽东的最明彻的通道。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