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徐兰·出关》原文赏析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康熙三十五年(1696)诗人曾随安郡王出居庸关出塞到归化,雍正初又远征青海,有《出塞诗》集。本诗是其中一首。
诗之开头,一笔勾画出边关之险要位置,乃依山傍海而建。其实,居庸关与大海相距甚远,青山可望,大海却不能进入作者的视野。但写诗无妨“视通万里”。另有一说,徐兰写的这次“出关”不是出居庸关,而是山海关,那就完全是写实了(山海关东临北海,北依角山,故以“山海”命名)。诗人一跨上边塞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关上戍楼。还有高高竖立的旌旗,以山岭雄关为背景,最是鲜艳醒目。“旆影风翻见戍楼”给人以新颖别致的视觉形象。先让旌旆姑且将之遮住,大风过处方才现出“真面目”。于是,旌旗与戍楼相掩映,使旗帜更为耀眼,戍楼更见森严,造成了“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艺术效果。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二句显然运用了夸张渲染的手法。虽然“胡天八月即飞雪”,但马前马后,咫尺之间,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哪有如此的天壤之别?“马前”、“马后”的夸张说法,是在强调塞南塞北所存在的差异之明显、悬殊之大,桃花、白雪当是作者选取的具有某种特定象征意义的具体意象,未必是老老实实告诉读者当时是关内桃花开,关外雪花飞。有了这一句,“出关争得不回头”的抒慨,便水到渠成。
《清诗别裁集》评末尾二句:“眼前语便奇绝语,几于万口流传。此唐人边塞诗未曾写到者。”至于“万口流传”恐有拔高之嫌,但说“此唐人边塞诗未曾写到”则是事实。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