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民歌·四节(天孙一夜停机暇)》原文与赏析
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双星,心事密,话头长。七月七,回首笑三郎!
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存繁衍史,是一部优美的文化史、文明史。几千年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中华民族在广袤的疆域里逐步形成了多彩多姿的风土人情、风俗风物。与此相关,又有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形成了一部源远流长的人类生存发展的史诗。这首小令就是从风俗风情的角度来写生活中最艳丽的花朵——爱情的。
小令的起笔,展示了一个天上人间的壮阔画面,写得气象万千,和谐之极,由天上而人间,真有点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味道。
“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不仅暗引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更明写风土人情、风俗民俗。牛郎、织女的故事可以说是无人不晓的。“织女”等“天孙们”在天宫中一年到头是何等的劳累、繁忙。人们都说天空那美丽的彩霞就是“织女”们织就的,那是多么浩大的工程,而那又是多么广大,多么美丽!人们对这样的能工巧匠、自然是推崇备至,向往之至,所以不仅在传说、故事中让织女降临人间,并婚配于人间,而且,“人世”间还有许多风俗规定着人们在七月七日那一天去努力做些什么样的事,以及怎样才会 “巧”起来。就连那天出生的孩子的名字,也常常是 “巧云”、“巧姑”、“巧姐儿”……与“巧”字有关。这是美丽的风俗,充满着纯朴的主调,而与此相关的民间故事却又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牛郎、织女这一对夫妻,他们是人间千千万万对夫妻爱情生活的一个影子。它不仅叙说了爱的艰难、波折,更告诉人们爱的美丽、爱的崇高。这对男女所成就的爱情故事,是纯劳动性的,人民性的,而且也有着对束缚青年男女自由相爱的政权、礼教、风俗等的反抗和斗争性。追求爱,是人类的一个顽强的本性,它不会因任何波折、阻隔而退却,而泯灭;即使有重压,它也会顽强地曲折延伸,不可遏抑地萌发,即使高墙锁链,也难灭那颗爱心。所以,牛郎、织女的爱情,尽管以令人伤心的结局收尾,但它仍给人以无限的启迪和向往,鼓舞着人们追求着爱去生活。所以在“七月七”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就不会仅仅忙于 “乞巧” 了。
“想双星,心事密,话头长”。“双星”,即牵牛星和织女星,这里喻指“夫妻”。七月七,这是个爱情的日子。在这样一个情意缠绵的日子里,自然会使人想到自己的心上人。想双星,应是既含已婚的,又含未婚的。从结句上看是既指厮守在一起的,也指生离死别的。而且,从写作上看,“想双星”,既是描述,又是渲染,使作品的容量增大。“心事密,话头长”,承“想双星”而来。这里的“心事”、“话头”,都应是有关爱情的主题。令人称赞的是作者只用一“密”、一“长”,便生动地表现出了情人们 (或夫妻们)的爱意融融、恋情绵绵。密,本指事物之间距离近,空隙小,是视觉效果;长,本指两点间的距离大,也指视觉效果,但此处却用来状绘“心事”、“话头”,使这本来平凡、平淡、平平的字眼,一下子生动起来,收到了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从修辞上说,似应看作是移就和通感。仔细玩味一下,就觉得无法用别的词加以替代,可见作者遣词之功力。
三句合起来看,便觉得其中还有一种美丽的意境在。七月七,象征着情人的泪水的雨虽然时落时歇,但人们也许可以在云隙间看到牵牛星和织女星伫立在银河两岸相互倾心注目。即使看不到这特定日子那引人遐思的星空,也并不妨碍情人们“想双星”。一时间,情人们在这个爱情的日子里思绪飘飞,浮想联翩,多少心事袭上心头,多少情话涌到口边,除了“密”,何以状其稠; 除了 “长”,何以状其多!
“七月七,回首笑三郎!”三郎,意指丈夫或情人。在前边泛写的基础上,作者回笔一转,点染了一个“特定镜头”,多情的女主人公,也许面对窗外淅沥的雨声,迎着窗外蓊郁的葡萄藤影子(传说七月七日夜在葡萄架下驻足谛听,可以听到天上牛郎会织女的情话),“密”“长”的回忆和咀嚼着自己甜蜜的爱情……想到蜜情处,蓦然回首“笑三郎”。“笑三郎”,应理解为对“三郎”笑。也许多情的女主人公刚才还神驰天宇,想象着牛郎、织女此刻会面的激动和他们不能日日厮守的悲苦,对比着他们,她自己则是何等幸福,所以她在“回首”的时候,一下子就可以见到自己的“三郎”,也许他正痴痴地瞧着自己,这幸福能不使她微笑吗?或许,女主人公在对“三郎”笑的时候眼中还含着闪闪的泪花呢!
统观这首小令,从七月七日这特定的日子、特定的生活风俗写起;接着回锋收笔,用九个字来极写情人们在这个爱情的日子里那爱的心理,语言密度很大,容量极丰;然后又在第三个层次中聚焦于一个特写镜头,以美丽的(而不是 “古难全”的相爱不能相守的)场景收尾。真是层层铺垫,层层收拢,又层层突出,写得层峦叠嶂,而又 “主峰突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