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歌·(剪靛花)扑蝴蝶》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清代民歌·(剪靛花)扑蝴蝶》原文与赏析

姐儿房中自徘徊,一对蝴蝶儿,过粉墙飞将过来,哎哟! 姐儿一见,心中欢喜,用手拿着纨扇将它扑。绕花阶,穿花径,扑下去,飞起来。眼望着蝴蝶儿飞去了,只是个发呆。我可是为什么发呆?

这首曲写一个情窦初开的青春少女,在花开蝶舞的芳春时节,隐隐萌动的怀春之情。小诗清新俏丽,欢快活泼,又意余言外,发人情思,也像一位青春的女儿,鲜丽纯净,又幽情深隐,无比的美妙诱人。

小曲可按三个层次来读。作者先写出短小故事的开端: “姐儿房中自徘徊,一对蝴蝶儿,过粉墙飞将过来。哎哟!姐儿一见,心中欢喜,用手拿着纨扇将它扑。”这几句好像自然写来,实际上,却颇有用心。首句,写少女独在闺中徘徊,用笔不轻不重,可有心的读者都会感到其中自有含意,可这含意是什么?这就要到下文中去寻求答案了。这句是轻轻地点到题旨,为下文抒写少女情怀作了衬垫,用笔含蓄轻盈,令人联想不已。下面写引发少女春情的 “一对飞蝶”,但作者用笔颇有神韵,寥寥几字,却让人想象出美丽的庭院,骀荡的春光,和一对花蝶飞入粉墙,绕过树荫,轻点花丛,翩翩飞入少女春闺的动人情景,那样的生机盎然,又弥漫着晴和柔丽的恬静温馨的气息,读之,令人悠然神往。闺中的少女也不禁被这春色诱惑了,欢欢喜喜地舞动纨扇,要扑住这翩翩飞舞的双蝶。她独自徘徊时的情思似乎在这瞬间被撇开了。

随即诗人推出第二组镜头:那少女 “绕花阶,穿花径”,那蝴蝶,“扑下去,飞起来”。这是连幅的流动式的画面,提供给读者的视觉形象十分丰富。一方面,写出少女的活泼娇憨,使她的形象更为丰满动人,以动态描写人,为下面的静态写照蓄势,另一方面,又展现出花树繁茂,蝶舞莺歌,石阶掩映,曲径幽深的花园全景,这又使骀荡的春光更增十分,而这十分春色,又恰同扑蝶少女相融相映。她飘逸的彩裙为这春光增添了秀色;芳春的花园,又是少女舞动嬉戏的优美的背景。写少女戏逐双蝶,也不无用意,但作者隐却不言,仍是不动声色地为下文蓄势。

最后诗人又推出一幅扑蝶少女的静态肖像画: “眼望着蝴蝶飞去了,只是个发呆。”这是短小故事的收尾。那一对蝴蝶扑不住,打不散,它们向着花丛,双双地飞去,在美丽的花园中,明媚的春色里,自由自在快乐无比,又成双结对,相逐相随,那样悠然,那样惬意,那样亲昵……少女的目光,追着彩蝶的翅膀,望着望着,忽然心头一动,似有所悟,竟怔怔地立在花前。她想到了什么呢?诗人还不想揭开她心灵的秘密,而是描画出她的情态:“只是个发呆”。这外在形态,正是人物内心情意的自然表现。此时的怔怔的呆立,同扑蝶的天真烂漫,形成强烈对比、反差,这就特别地突出了她扑蝶后的内心情感。只是,还隐而未显。

结句,作者再一次半隐半开地启动了姑娘的心扉。而更有意趣的是,诗人这次不是客观描述,也不是从旁探寻,却是巧妙地让少女迷惘地自问:“我可是为什么发呆?”这乍一看来很有些蹊跷。不少情歌中的女子都是为恋情不能吐露而悲伤,她们哀叹:“奴心只自知。”可这位少女竟自己也不能自知。这正是我们这位主人公的独特之处。在百花逢时尽逞娇娆的春光里,这个“初长成”的纯情少女的芳心,被比翼双飞的彩蝶点动了,蓦地,一缕春思浮上心头,那隐隐的萌动,她感觉到了,但并不明晰,她在感受、思味。于是,她盯着远飞的双蝶,定定地站住,脸上现出痴迷,心中若有所思,像一幕短剧,这最后的艺术造型,深深地留给了观众。而这末句一出,便将上文绾住、作结,全诗的主旨被轻轻点出。首句的“姐儿房中自徘徊”,得到照应和引申,对双蝶的喜爱与追逐,也自然地涂上了怀春少女的情感色彩。小诗前后融贯,通体明澈。

这首小曲,像三幅人物肖像图,只是它的背景更为广阔、美丽,而人物的肖像又呈现出更为优美的动态和极为丰富的神情。同时,这背景和神情,又都表现着人物的内在心理。作者的笔触轻盈、灵动,把少女思春的常见主题表现得新颖别致,抒情似显而实隐,言近而意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