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阳雀叫了,
春雷轰隆隆的响了,
照我们布依人的习惯,
该去栽靛苗了。
坡坡岭岭,
山山坳坳,
锄头碰得叮当叮当响,
人人都在栽靛苗。
靛苗栽下了,
砍刺来围好,
围了三层,
拦了三道,
野猪就不会拱坏地,
野鸡就不会糟踏靛苗。
三月过去了,
四月又来到,
靛青发嫩芽,
绿油油长得好。
靛苗长得好,
扛起薅锄去薅草
把杂草薅丢,
把野蒿铲掉。
五月雨水好,
六月靛苗比人高,
七月天气热,
蓝靛成熟了。
到了八月间,
挑着竹篮收蓝靛,
收来沤烂了,
再泡在石缸里。
蓝靛泡了三天三夜,
满缸蓝靛绿茵茵,
绿得象龙潭里的水,
走到缸边照见人影。
赶集天去买石灰,
石灰块块堆成堆,
成块的石灰烧不透,
最好的还是石灰粉。
买来石灰粉,
放在靛缸里,
蓝靛更绿了,
开缸染新衣。
新衣染得蓝茵茵,
无云的蓝天也难比,
人人穿新衣,
心里真高兴。
公公穿着新衣去赶集,
婆婆穿着新衣去走亲,
后生穿着新衣去浪哨,
姑娘穿着新衣去谈情。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第四分册
歌唱生产劳动是民间文学的最初内容之一,正所谓“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这首《栽靛歌》就是古代布依族的一首劳动歌。
布依族以农业劳动为主,辅以手工技艺,有关这方面的歌特别多,除《栽靛歌》外,还有《种棉歌》、《下种与收获歌》、《打雷歌》、《起房屋歌》、《刺绣蜡染歌》、《造酒歌》、《筷子歌》、《造碗歌》、《造壶歌》、《造猪刀歌》等等。
如同布依族其它劳动歌一样,这首《栽靛歌》是古代布依族劳动人民长期劳动过程中宝贵经验的总结,对于人们认识古代布依族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了解他们的劳动观念和人生态度都颇有价值。
蓝靛,植物名,用来沤制青蓝色染料。古代布依族人民生活上自给自足,栽植蓝靛,从中取起汁水,染制衣衫,以装点和美化生活。《栽靛歌》叙述了从栽种蓝靛到染制新衣,中经护理、收割、沤制等一系列生产过程。其中有关于蓝靛栽种、生长和收获时间的记录,例如,阳雀叫、春雷响的季节栽靛苗,四月靛苗发嫩芽,七月蓝靛成熟,八月收蓝靛。有关于栽种、护理和沤制蓝靛经验和技术的记录,譬如,靛苗栽好后要用刺密密围起,以防止野猪野鸡糟蹋;靛苗发青后,要薅除杂草野蒿;购买沤制蓝靛的石灰时,不要买石灰块,要买石灰粉;等等。布依人把这些载入歌唱,便可以世代流传,教习子孙,发展蓝靛生产。
但是,歌谣毕竟不完全是生产纪录,从这些叙述中,我们还特别感受到古代布依族劳动人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诗歌的开头:“高山阳雀叫了,/春雷轰隆隆的响了”,不只是说明栽靛的节令已到,而且还传达出了劳动者的满腔欣喜之情。第二节:“坡坡岭岭,/山山坳坳,/锄头碰得叮当叮当响,/人人都在栽靛苗,”对大幅度劳动场面的概括,和同音双字叠韵及象声词的扩张等手法的运用,刻画了一幅声情并茂的劳动景象,充分体现了栽靛人把力量、热情和希望投注于劳动的欢乐情怀。此外, “靛青发嫩芽,绿苗苗长得好”、 “满缸蓝靛绿茵茵”,“新衣染得蓝茵茵,无云的蓝天也难比”等诗句,都表现了布依人劳动过程中的喜悦和幸福感。这种乐观态度还特别表现在收成之后的生活方式上,新衣制好了,男女老幼都打扮起来,或赶集,或走亲,或浪哨谈情,任乎自然,各得其乐。不是没有艰辛苦难,但他们放荡形骸,超脱了。当然,他们的文明程度确乎相当原始,但在这朴拙的和谐中溢出的人类生存不再复返的、原初的美,又是值得后世的人们永远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