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书信《致黎烈文》原文与赏析
烈文先生:
顷奉到三日惠函。《自由谈》已于昨今两日,各寄一篇,谅已先此而到。有人中伤,本亦意中事,但近来作文,避忌已甚,有时如骨骾在喉,不得不吐,遂亦不免为人所憎。后当更加婉约其辞,惟文章势必至流于荏弱,而干犯豪贵,虑亦仍所不免。希先生择可登者登之,如有被人扣留,则易以他稿,而将原稿见还,仆倘有言谈,仍当写寄,决不以偶一不登而放笔也。此复,即请
著安。
迅启上五月四日晚
烈文先生:
晚间曾寄寸函,夜里又做一篇,原想嬉皮笑脸,而仍剑拔弩张,倘不洗心,殊难革面,真是呜呼噫嘻,如何是好。换一笔名,图掩人目,恐亦无补①。今姑且寄奉,可用与否,一听酌定,希万勿客气也。
此上,即请
著安。
干 顿首 五月四夜
【析】 在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之后,鲁迅更加重视以杂文的形式来执着于现实人生的战斗。因而,针对现实中的种种丑恶现象,鲁迅总是加以剖折和抨击,其文章也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总是感到胆战心惊。鲁迅这样一种战斗的方式,一种执着的精神和一种刚毅的性格,在他的文章中处处可见,而在他的私人信件当中,也同样处处可见。象他在给黎烈文的两封信件当中,就简略而又清晰地表露了他的这样一种人生的态度。
《致黎烈文》两封信,是两封简约而又极平常的私人信件。这是鲁迅作为一名投(撰)稿者向编辑先生写的信。然而联系到鲁迅当时的思想、当时的处境和所投(撰)的文章涵义来分析,我们从这两封再普通不过的私人信件中,可以看到鲁迅一种正直的人生态度。
在先写的一封信中,鲁迅指出当时作文的情形是“避忌已甚。”所谓“避忌已甚”,说明了当时作文的一种氛围和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然而,鲁迅的作文则不是这样。面对现实人生中的种种丑恶现象,鲁迅正直的人生态度和刚毅的性格及精神,是不能包容的,因而他必须作文予以剖析、予以抨击,使之显露原形,并为人们所认识,正如他在信中所指出的那样:“有时如骨骾在喉,不得不吐。”在这里,没有丝毫的个人恩怨,更没有出于一种个人恩怨的报复之意,而流于字里行间的则是一种正直的人生态度,刚毅的性格特征。鲁迅向来是刚直不阿,正如毛泽东同志所称赞的那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正是这种硬骨头的精神,使得鲁迅的作文,总是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在驱使着他似的,使他对于现实的丑恶,总是不能平静下来,采取敷衍的态度一了了之,而是那样的执着,那样的认真,那样的坦然,以吐为快,显示出他疾恶如仇的思想特点。
在后写的一封信中,鲁迅觉得先前一封信还只仅仅是表达了他一种意见,一种愿望,并未尽意,于是“夜里又做一篇”。如果说在先写的一封信里,似乎还表达了鲁迅一种在以后作文当中尽可能“婉约其辞”的愿望时,那么,在后写的一封信里,鲁迅则更进一步地表明,他的作文“仍剑拔弩张,倘不洗心,殊难革面”,尽管他一度以调侃的文笔,“嬉皮笑脸”地作文一番。这表明,鲁迅的人生态度是严肃的,是正直的。严肃得使他不可能会对一些丑恶的现象去“嬉皮笑脸”地应付,正直得使他的文章总是充满战斗的意味和色彩。是的,这就是鲁迅的性格,鲁迅的态度,鲁迅的精神。他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更何况他此时已完全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使他对于人生的看法,对于现实人生种种丑恶现象的剖析,都已经趋于成熟,他当然不会轻易地放弃,而是始终坚持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信念,执着地战斗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