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纲
秋浸空明月一弯,数檐茅店枕江关。
微山湖水如磨镜,照出江南江北山。
门外居然万里流,人家一带似维舟。
山光湖色相吞吐,并作浓云涌渡头。
韩庄今属山东峄县,地处微山湖东侧,大运河北岸,其地有水闸用以控制水位。这两首小诗就是描写韩庄闸一带的湖光山色。写得清新秀丽,非常迷人。这在内容质实,考据连篇的翁诗中,是难得的形象性较强、富于美感的佳作。
前一首写的是夜景。诗人站在野外,视野较阔。只见:秋日的夜空,空明澄碧,皎洁的月光慷慨地洒遍了整个湖港山野。明月下,几间茅屋静静地躺在堤坝(江关)一侧。微山湖水清澈如镜,夹岸群山正好倒映在湖中,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杰作。诗人的目光由天上到地上,由江湾到湖面,由湖面看到水中倒影,层次井然。整幅画面以月光作底色,显得那样纯洁明净,清幽静谧,使人读后有一种置身仙境般的惬意和美感享受。
第二首,诗人的视角移至屋里,时间是在白天。“门外居然万里流”指的是大运河。运河自北而南总长近四千里,故说“万里流”。起句气象恢宏。“人家一带似维舟”是说运河边的人家像是系在河岸的船只。其一说明房屋简陋、矮小,主人生活漂泊无定。其二形容房屋靠近水面,与首句“门外”二字呼应。前两句偏重叙述,后一联则纯是描写。“山光”指韩庄一带的低山丘陵。“湖色”自然指微山湖之景色。“相吞吐”是指湖光为夹岸山林增色、山林复使湖水添彩,这种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关系。与第一首后两句“微山湖水如磨镜,映出江南江北山”有相似意境。最妙的是最后一句:“并作浓云涌渡头”。妙就妙在“浓云”二字。这“云”字初看似指山林、湖面水气凝成的浓雾,其实不只如此。还应包括韩庄一带的人和物。此“人”当然是指拥到渡头意欲渡河之人。由于人多,远远看去,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清时男女皆蓄长发),而将头发比作“浓云”古诗中并不少见。有了人,自然会想到这些人携带之物:或鱼、或虾、或果、或菜,总之,凡是山林、河湖出产,一定应有尽有。这一切被作者用一个“并”字,全都“拥”至渡头。渡口,成了一面浓缩镜,将韩庄闸一带的钟灵毓秀全都汇聚到一起了。而这一切全是湖光山色造就,人们辛劳所得,从而对湖光山色的赞美也包含了对辛勤农人的赞美,如此妙句,真是神来之笔。
翁方纲由于倡导“肌理说”,过分强调以才学为诗,被袁枚讥为“填书塞典,满纸死气,自矜淹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可这两首绝句似乎并非如此,可以说反映了翁诗的另一侧面。这也可以说明一个大诗人的具体某个作品并不一定都与他平常的理论主张相一致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