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碧瓦》古诗赏析与原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范成大

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四句诗,两组不同色调的景,一幅立体的画。两两对偶,前后映衬,浓淡相得,动静有致。范成大被誉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诗中所表现出的捕捉形象的本领确实很高明。

那么,此诗描绘的是何处的“景”,“象”中传达的又是怎样的“意”?是秀美的田园风光,还是宁静的乡村小景?抒发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眷恋,还是“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的感伤?

诗题《碧瓦》提示我们去体味诗人的情思。

“碧瓦”,即琉璃瓦。杜甫的《越王楼》诗有“碧瓦朱甍照城廓”句,由此可见,碧瓦楼指建筑华丽的富豪宅邸,赤栏桥内是侯门如海的贵族庭院。碧绿的琉璃檐瓦向外伸张着,精美的绣幕低垂着,红漆栏干装饰的小桥飞架着,淙淙的绿水横斜着,一派温馨承平的气象。

严严“遮”住的绣幕后是什么?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的得意气氛?是“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欢歌笑语?是“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寻欢作乐?是“销魂此地,君臣醉”的醉生梦死?……全由读者去品味,去联想。那么,倾斜而挂的,也不只是一带绿溪,朝廷倾覆,山河飘摇,南宋王朝只落得在一隅半壁的残山剩水中苟且偷安。两句诗分别一露一藏,一实一虚,秾丽的景物背后是诗人强烈的讽刺、沉重的痛楚和不尽的感慨。

于是,杨柳、棠梨也就不止是一般自然界的意象,而是寄予丰富社会意义的一种象征了。范成大不只一次描绘过飞絮飘零的凄惋之景,他青年时期所写的《秋日二绝》中就有“碧芦青柳不宜霜,染作沧州一带黄”,春也好,秋也好,在他笔下,飞絮落花,何其衰败凄怆!可见,杨柳、棠梨只是诗人精心选择赖以寄托的物象。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写道:“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如果说,辛词中的落花是对宋孝宗时对金草率用兵的批判,那么范成大诗中,飘零的飞絮,遍地的落英则是对乐不思蜀的小朝廷的告诫!偏安局面,岌岌可危!同是宋人,借景物表达的情绪是那样不同,柳永的《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那样的生机,只能出于生活在社会承平之时文人之笔。

因此,本文的情结,可以说,是身处国势倾危之时一个爱国文人沉痛的忧患意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