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忠《溪上》古诗赏析与原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刘秉忠

芦花远映钓舟行,渔笛时闻三两声。

一阵西风吹雨散,夕阳还在水边明。

这首诗写的是秋天傍晚在溪边远望的所见所闻,属于写景之作。

“芦花远映钓舟行,渔笛时闻三两声。”“芦花”,此处即指芦苇,用以点明节令是秋天。“映”是遮蔽的意思。这是一个浓云密布、风雨交加的傍晚,能见度本来就很低,更何况那“钓舟”又是在被芦花映蔽着的远方,诗人是如何得知,怎样看到的呢?事实上他并未看见,而是由那“时闻”的“三两声”“渔笛”推想而知的,是先听到渔笛声,然后才想到芦苇那边有钓舟的。所以,就诗人接触景物的程序来说,这是两个倒装句子。诗歌如此开首,不但构成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的幽远意境;而且,诗人为渔民的担心,也显得合乎情理了,因为他无法知道渔民是否带有雨具。

接着的两句,“一阵西风吹雨散,夕阳还在水边明”,意境转为开阔明朗,心境也变得轻松愉快起来。这“一阵西风”既吹散了天空的浓云急雨,也把诗人心头由于关怀渔民的安全而生起的乌云,吹得荡然无余了,出现在他眼前的是雨过天晴、溪水映夕阳的明快境界。

诗人青年时代曾经为僧,笃信佛学,一生坚持“天地好生”的信条,始终关心着人民的疾苦,早在元朝统一全国的征战中,由于他的建议,就曾全活过无数黎民。七绝《溪上》所表现的真挚情感,是他关心民生疾苦的又一个例子。清朝戏剧理论家李笠翁说过:“说景即是说情”。这首诗通篇无一字不在写景,却又无一字不是饱和着真情:绘景成画,画外有情,情由景生,景浸于情,这大约就是它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主要特色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