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行舟》古诗赏析与原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诗人客游扬州时写了这首诗。

想象得出,这次诗人乘船而行完全是为了观赏风景。

首句“柳花飞入”四字既透示了观赏风景时节,又淡淡点染出了其景致的妩媚动人;而其用“飞入”则更形象具体地状写出了柳花飘飞的方向。这是一幅淡雅可人的春光图。而一个“正”字,则给人以闯入其中的感觉,恰到好处地将其外部环境和主体行为有力地挽合于一起,从而形成了一幅生动迷人的画面。

次句承前写诗人悠闲心态。“引”,牵挽,此处引伸为“抚弄”;“菱”(líng),一种草本植物,生长于池沼水塘之中;“信”任凭,听任。仰卧于舟船之中,伸手轻轻拨弄船边生机勃勃的菱花,听凭小船在碧波之上随意飘流。看来诗人是完全沉醉于此中了。

一、二句是为实写。

三、四句以“闻道”二字领起,写其由“眼前景”而引发出“思乡情”。

“扬子”即扬子江,这是古人对今扬州至镇江之间一般江流的指称。“风光”,风景。显然这次乘船客游的非止诗人一个,一个“共”字即为我们道出了这一个中消息。他们一定是一边兴致勃勃地赏景,一边则津津有味地述说着扬子江上的各种“景观”。在这中间,诗人忽然得到一个信息:整条扬子江,其景致都像眼前这般美好。应当说,这是具有吸引力的。但是诗人却提议,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借助清晰的视线,还是一起到“望乡楼”上去眺望一次家乡吧!“望乡楼”泛指可以望远的高楼。这句简单的“提议”,其实却蕴涵着咀嚼不尽的意味。究竟是提醒同行诸君,不要迷醉江南旖旎风光,而要时刻想着虽则贫穷、却十分可爱的故乡;还是告诫“同人”,不要目光短浅,而要有远大志向;抑或是规劝朋友,不应当只沉缅于个人安乐,而应当以国家天下为己任?想来这些“意义”在这句诗中都包含着,但又可能不仅仅只是这样一些“意义”,它还应当有其丰富得多、宽广得多的思想内涵。而这就需要读者通过对诗歌“文本”的阅读,在更深层次上去思索、去体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