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贺铸·鹧鸪天·半死桐》鉴赏
贺 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是贺铸给先妻赵氏所作的悼亡词。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词人闲居苏州。其间妻子亡故,曾于元符三年(1100)冬北上一次,此词大约作于北行返回之后。
词题《半死桐》,语出汉枚乘《七发》:龙门有梧,其根半死半生,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贺铸裁之为是篇之词题。
《鹧鸪天》词调,是从唐人郑嵎诗句:“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而来,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双调,平韵,共五十五字。上片七言四句,下片换头两个三字句,此调当是由一首七律演变而成。上片两个七字句,换头两个三字句,前人用为对偶的较多。
* * * *
本词拟作略讲——
一、诠词解句
阊门——中国著名园林城市苏州之西门。此借指苏州。
同来不同归——贺铸致仕后曾与赵氏在苏州居住了一个时期,当离开苏州时,妻子已经亡故,故云:“不同归”。
梧桐半死与鸳鸯失伴——以树与鸟借喻失偶。前者语出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后者此用孟郊《烈女操》:“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之诗句。
原上草与露初晞——以草上露水易干为喻,说人命短促,有如朝露见日即干。这是作者化用古乐府《薤露歌》:“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之诗意,而另立新境。“薤(xiè蟹),多年生宿根草本。
旧栖与新垅——“旧栖”,即旧居,指当年夫妇同住的地方。“新垅”,指亡妻之新坟。
空床——原指死者之床,现为未亡人独睡之床。
二、语译全词
此次北行返苏州,
途经城西阊门过,
不禁酸泪滚滚涌眼球:
爱妻长眠城外大荒丘。
爱妻啊,爱妻,
一直患难与共、同尝甘苦,
这回为何独自走啊?
哀愁绵绵何时休?何时休?!
鸳鸯失侣难双飞,
梧桐待老到白头;
孤雁凄凄鸣九皋,
单鹤独栖满肠愁。
而今青丝成雪年将暮,
一世情意付东流!
秋原百草沾初露,
太阳出来难久留;
人命宛似朝晨露,
何必苦苦恋栈宦海浮?
瞧瞧旧居心郁郁,
依依新冢泪洒舟!
凄雨敲窗淅沥响,
黯云密布夜月收;
空床辗转听鸡鸣,
往事历历刻心头;
件件桩桩眼前映,
最最难忘——挑灯夜半缝衣裘!
三、重点评析
读完此诗,其中有两点要多说一说。
其一,在表达艺术上,它全面继承了《诗经》首创的赋、比、兴之法
毛公与朱熹曾经将《诗经》中诗,分成比体、兴体和赋体,以及赋而比、赋而兴等几种,现在,看看贺铸这篇词是怎样运用这种表达艺术的?
它以赋法开篇,继而用比法,过片又兴又比,然后又以赋法结束全篇。这种全面地、适时地穿插杂用赋、比、兴三体的写法,使该词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它既使词作避免了单纯赋法容易缺乏文采的弊病,也不致出现纯兴或纯比所带来的某些偏颇。比如,用喻不当或设譬过多而产生的某种“文累诗疣”;又比如,因一味托兴,弄得主旨不显,或含意朦胧,而使人任意“索隐”的缺失。
其二、以贺词为由,略议历史上若干悼亡诗词的短长
在我国诗史上,有若干悼亡诗词,但流传至今,一直受到称许的并不多。其中著名的有: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唐元稹的《遣悲怀》(三首),还有宋
苏轼的记梦词《江城子》和贺铸的这首悼亡词《鹧鸪天》。潘诗五言,“其格虽不高,其情自深也。”(沈德潜语)但其铺张过甚,三首缀字四百余,不免有些累赘之感。不过,它在诗体上有一功,即把泛指凭吊死者的“悼亡”,变成了悼念亡妻的专称。元诗七律,“其作情气深婉,读来不免雕琢……但不能尽去痕迹,臻于化境”,且结尾示以“俸钱过十万”,“损伤了全诗的格调”(用钟振之说)。至于苏、贺二词,首先得益于擅长言情之词体,同时也由于措辞、谋篇等方面优于他作,故读后更感声色俱下,哀情沁脾。苏词一咏三叹,较之于大体七言式的贺词,又略高一筹。要而言之,苏轼、贺铸二词胜于潘岳、
元稹六诗,不愧为古代悼亡诗章中之双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