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永王正月东出师, 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 江汉翻为雁鹜池。
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反唐。次年陷潼关,玄宗逃往四川。行经汉中(今陕西汉中)时,下诏以他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使,兼江陵大都督。同年七月到九月间,李璘至襄阳、江陵等地,以平乱为号召招募将士数万人。当时玄宗在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自立,对李璘的这种行动很疑忌,就命令李璘到四川去。李璘不从。至德元年(756),李璘率舟师沿江东下,经九江庐山时,聘已经退隐的李白参加幕府。激于爱国热情和济世之心,李白接受了邀请。这组《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即为任王府幕僚时所写。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正月,即至德二年(757)正月。东出师,指李璘率军沿江东下平叛一事。这里的“天子”仍然是指已成为太上皇的李隆基。因为所谓的“遥分龙虎旗”是指玄宗在避乱蜀中的途中授权太子及永王、盛王、丰王等领兵平乱这件事。“龙虎旗”便是握有兵权的将帅之旗。这二句用寥寥数字点明了人物、时间、事件和前因。因为作者立意要写的是一组记载史实的诗篇,故此不得不利用诗歌中最为忌讳的平叙手法。但即使这样,他还是在道清事件以后,用倒置手法在叙述原因时补上了动、静两种形象。“遥分”使读者想见那位衰老颓丧的玄宗皇帝正迟缓地挥动着僵直的两臂发号施令的形象。用“龙虎”二字,更是使笔写的干巴巴的旨令变成了有色彩有形象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楼船,高大的战船。江汉,长江和汉水,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地区。雁鹜池,是西汉梁孝王在开封为饲养供观赏的禽类所凿的池,周围四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永王一举义师,战乱的风波就将立刻平息;象汹涌的江汉之水一样混战争斗的地方,随着永王大军的到来将变得如供观赏游乐的雁鹜池一样平静、安然。这后二句虽然在本质上与前二句一样,同是在叙述一种行动,在预测这一行动的结果。但使人振奋,给人以新奇之感的是,作者恰当而巧妙地推出了两组相关的物象。“楼船——风波”,“江汉——雁鹜池”。这实际上不仅仅是两组相关的客观物象对应,重要的还在于它们又都是主观意象的对应。不是么?“楼船”成了正义之师的化身,“风波”显示了叛军的行为。汹涌的“江汉”是当时局势,安宁美好的“雁鹜池”则是作者设想的战后和平生活的意趣。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