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
宋·陆游
天宝胡兵陷两京, 北庭安西无汉营。
五百年间置不问, 圣主下诏初亲征。
熊罴百万从銮驾, 故地不劳传檄下。
筑城绝塞进新图, 排仗行宫宣大赦。
冈峦极目汉山川, 文书初用淳熙年。
驾前六军错锦绣, 秋风鼓角声满天。
苜蓿峰前尽停障, 平安火在交河上。
凉州女儿满高楼, 梳头已学京都样。
〔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县,汉唐时置凉州,宋初为西凉府,后沦于西夏。〔天宝句〕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唐,不久攻陷两京长安和洛阳。安军多为北方民族组成,故称胡兵。〔北庭安西〕唐时设北庭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吐鲁蕃县西,即交河。唐贞元年间,都陷于吐蕃。〔五百年〕自安史之乱起,至写诗的淳熙年间,已四百二十多年,五百年是举其成数。〔熊罴〕熊类猛兽,喻猛士。〔绝塞〕极远的边塞。〔六军〕古代制度,天子有六军。〔错锦绣〕锦绣是战袍,五色相错杂。〔苜蓿峰〕在今甘肃西部、新疆东部一带。〔停障〕即亭障,犹今之碉堡。〔平安火〕唐制,每三十里置一烽候,每日初夜举烽火一炬以报平安,称平安火。
这是淳熙七年(1180),陆游五十六岁在江西抚州(临川)任上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也是借梦抒怀,但较之《九月十六日夜梦》,意境更加深远,旨趣更加高崇,理想更加宏伟,想象更加绚丽。全诗十六句四韵四层。首层写复汉唐故地,圣驾亲征;点题“从大驾亲征”。二层写故地尽复,施恩大赦;点题“尽复汉唐故地”。三层写天下政一,举国欢庆。四层写设营边陲,胡汉为一;点题“见城邑人物繁丽”。四个层次围绕着“尽复汉唐故地”这一中心,逐层深入展开,“喜甚”之情,弥满全篇。
这首诗思想内容上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提出了汉民族同北方各民族的关系问题。正确地解决这一问题,是维护国家安定统一的重要保证。陆游以诗人敏感的洞察力,以政治家深远的目光,从上千年的民族战乱中,特别是“汉唐故地”丢失的五百年中,认真总结了历史经验,提出了“汉唐故地”尽复后解决这一问题的意见。“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宫宣大赦。”以诚相见,以德报怨,是消除民族嫌隙,取得民族谅解,进而相互信任的先决条件。这表现了陆游的政治家胸襟和风范,诗人的宽厚和仁爱,也是他爱国主义中的重要内涵。各民族之间互相来往,互相学习,在来往中加深理解,在学习中培养友情,又是维护民族友好关系的纽带。陆游以激动而欣喜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胡汉合一,其乐融融的美好而动人的画面:“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可惜的是,这只是一个梦,一首心中的歌,一个眼中的幻影。但,这仍然是诗中的一个最耀眼的光斑。
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别具一格,令人玩味。“天宝”四句起势悠远而突兀:历史时间悠远,地理空间悠远;未言“亲征”,而出汉唐故事,奇突之至。这不仅造成时空阔大的诗境,而且点明了“尽复汉唐故地,重建一统大业”的主旨,立下了“武功从略,文治从详”的谋篇张本,埋下了“熊罴百万从銮驾,故地不劳传檄下”的军情踊跃复故地,边民喜迎正义师的伏笔,确立了“喜甚”的抒情基调。尾韵四句,前两句以“尽停障”、“平安火”,回应开头“北庭安西无汉营”。“凉州女儿”二句,是国家一统下,民族欢合的五彩烟云的缭绕中,幻化出来的一幅最动人的彩照,是在欢跳着的平安火的光照中,闪现出的一幅最感人的国泰民安的图景,是陆游所理想的政通人和的国家蓝图中,闪耀着的一颗最璀璨、最明艳的金星。这样的结尾,含蓄隽永,一扫五百年来国人心中的阴霾晦气,堪称一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