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曹丕《杂诗(其二)》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吴会非我乡,安能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赏析]

钟嵘 《诗品》云: “魏文诗,……率皆鄙直如偶语。唯 ‘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赡可玩,始见其工矣。”很推重这首诗。钟嵘可能是见惯六朝诗的华丽,故以 “鄙直” 目魏文。其实这两首 《杂诗》的语言也甚俚直,其 “美赡”殆在思想意境。俚直的语言倒创造了一种莽苍苍的美。

十句诗一气呵成,如珠走玉盘,略无滞碍。初读感到如小儿语一般纵诞不拘和质朴无华,反复研读,便觉得其中颇有用心,与曹丕的政治观、人生观、宇宙观都有关。

古代望气者称,居处有云亭亭如车盖者,乃帝王气象。所以此诗开首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句中 “浮云” 当是隐隐然以帝王自居的比喻。西北的 “浮云” 飘然作吴会 (吴郡和会稽郡) 东南行,并非漫无目的游仙之举。曹丕称帝后,曾二次伐吴,均未取得胜利。诗中“浮云”的“东南行”是灭吴蜀统一全国的帝王大业的化装表现,此乃曹丕魂牵梦萦的大事。然而诗中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等句对伐吴却显得缺乏信心,何故?曹丕对待政治问题的一些矛盾心理,大概要从其人生观、宇宙观的矛盾来找原因。曹丕没有乃父曹操三十余年马上征战杀伐的生活历练,故后天形成的个性倾向性父子大不相同。曹操尚武讲法治;曹丕重文,倾向老庄的清静无为,对“文景之治”很向往,为人处事哪比得上魏武那般果决。曹丕称帝改元黄初后,下息兵诏、轻刑诏、禁复雠诏、薄税诏等,一反曹操的法治政策,想将社会引向无争无欲的原始状态,但这种历史倒退实际是不可能的。在门阀势力的压迫下,他又不得不行九品中正制,维护贵族官僚的利益。在政治措施上,魏文表现出自相矛盾的软弱,缺乏自信。

《杂诗·其二》 明显地表现出任性自然的老庄思想。“浮云” 的与“飘风” 相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但吴会又 “安得久留滞”等等,一方面有 《庄子·逍遥游》 中 “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的雄强,同时也有哈姆雷特式神经质魏文个性特点的影子。老庄道家哲学常是历史和人生的避风港,是对压迫和摧残的一种反动。贵为帝王的曹丕,同样感到被儒家伦理道德束缚得窒息而其父的严刑峻法也未能奏功的痛苦,内心里在追寻着道家解脱和旷达的幸福。但他预感这种解脱将是虚妄,其内心也就越发痛苦。

《杂诗·其二》表现了清峻通脱的魏晋风度,俚直中透出美赡。如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所分析,诗文药酒都是人事,“既有诗,就可以知道于世事未能忘情。”这首诗真诚地表达了许多 “未能忘情”的希望、痛苦和矛盾,十分感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